屬于克莉絲汀們的時代不再。
近日,有媒體報道知名連鎖烘焙品牌克莉絲汀旗艦店關門停業。根據3月10日克莉絲汀公告,截至2023年2月28日,集團在店鋪租金、供應商貨款、員工薪酬方面拖欠約5700萬人民幣,由于若干供應商已展開法律程序,克莉絲汀集團銀行賬戶被凍結,被凍結金額為350萬元至400萬元,集團目前依賴股東貸款維持運營。
(資料圖)
此外,集團自2022年12月已暫時關閉旗下所有零售門店,目前公司正在想辦法融資,計劃于2023年上半年恢復營業。
克莉絲汀3月10日公告
從港風、法式、韓式、到南洋(新加坡)糕點,再到近年來的國潮糕點,實際上,烘焙點心的流行風格每過幾年就會有所更新,這并不是新鮮事。但,伴隨著業績下滑、遭遇停業窘境……顯然,如今的老式烘焙品牌面臨行業洗牌的焦慮。
去年就已暫停營業
公開資料顯示,克莉絲汀創立于1993年,主要在長三角地區的黃金地段及主要城市營運烘焙產品。2012年2月,克莉絲汀在港交所上市,巔峰時期曾是網紅店鋪,僅在上海就擁有過543家門店,主打精致美味的西式甜品,通過會員制度、禮品卡、生日促銷等營銷策略來增強客戶黏性。
不過,從2013年至2021年,克莉絲汀的業績連續9年虧損。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上半年,克莉絲汀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24億元、-1.1億元、-1.7億元和-0.73萬元。2017年起克莉絲汀開始大規模閉店,2019年全國歇業門店達83家,上海占44家,2020年關閉了99家門店,到2021年關閉了55家門店。
去年7月,克莉絲汀的門店就已出現停業,8月部分門店重新開業,有網友反映,重新開業后產品的價格例如蛋撻從4元/個漲到6.5元/個,種類也越來越少。如今,克莉絲汀旗下所有門店全部暫停營業。
2022年7月,克莉絲汀創始人兼股東羅田安曾對媒體表示,克莉絲汀待兌付的預付消費券規模約在2.5億元,憑借工廠、設備和部分門店不動產,“理論上可以兌付消費者手中的預付卡并繼續經營”。但由于資金已被挪用,復工希望比較渺茫。2022年中報披露,截至2022年6月30日,克莉絲汀的合約負債2.66億元,而合約負債主要是對客戶收取的預付卡券價款。
根據3月10日克莉絲汀公告,截至2023年2月28日,集團在店鋪租金、供應商貨款、員工薪酬方面拖欠約5700萬人民幣,由于若干供應商已展開法律程序,克莉絲汀集團銀行賬戶被凍結,被凍結金額為350萬元至400萬元,集團目前依賴股東貸款維持運營。
在經營異常之外,克莉絲汀的產品也出現了質量問題。2020年4月,監管部門曾對克莉絲汀上海倉匯路店進行了檢查,發現有青團樣品抽檢不合格,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市場表現。中國品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朱丹蓬曾對媒體表示,克莉絲汀發展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吃老本,其在創新升級以及產品質量上已經趕不上整個消費升級的速度,如今新生代消費者的需求一直在倒逼著整個烘焙行業創新升級,而固步自封終究會被消費者拋棄。
新式烘焙品牌發力
實際上,克莉絲汀的衰落,僅僅只是可預見性的老式烘焙品牌式微的一個縮影。
過去幾年,多家老式烘焙品牌活的并不輕松。初代網紅面包、新加坡連鎖品牌面包新語業績虧損。2014年巔峰時期超400家門店,2017年時加盟店迅速擴充后,因管理不利而導致食品安全問題屢屢被曝光,業績下滑。
深陷現金流困境的上海老牌蛋糕品牌宜芝多,2021年一夜關閉超30家門店;老牌烘焙品牌廣州東海堂宣布欠薪歇業,停產關店;2021年10月,網紅蛋糕品牌LADY M在北京的多家門店悄然撤店;去年3月,知名咖啡烘焙品牌85°C全面退出武漢及湖北市場.......
翻開年報可以發現,桃李面包、克莉絲汀、一鳴食品等傳統烘焙上市公司凈利潤紛紛出現下降,不少烘焙公司也披露出“增收不增利”的凈利下滑;曾經的“烘焙O2O第一股”、昔日網紅蛋糕品牌“貝思客”的母公司手樂電商,去年1月也走到破產清算的邊緣,門店全部關閉,黯然退出新三板市場。
不過,國內整個烘焙市場依舊發展空間廣闊。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烘焙食品市場規模約為2600.8億元,同比增長19.9%,預計2023年中國烘焙食品市場規模將進一步增長至3069.9億元。
2021年曾成為新中式烘焙行業的爆火年。越來越多的糕點開始關注健康升級,用赤蘚糖醇等用非糖甜味劑部分替代蔗糖,追求無糖、少糖、低卡低脂、輕食化。烘焙市場出現了主打無油無蔗糖概念的烘焙品牌“怪獸不厭食”,以墨茉點心局、虎頭局渣打餅行、瀘溪河為主的新中式網紅糕點,推出爆漿麻薯、咖啡、草莓、提子等更年輕化的中式國潮糕點崛起,獲得年輕人關注。
進入2023年,因受到疫情影響一度在資本市場遇冷的新中式糕點再現融資:虎頭局融資金額約為數千萬元,紅杉資本和GGV紀源資本參投。國內老牌烘焙企業所面臨的市場競爭將日益激烈。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柳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