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極端天氣和氣候變化對亞洲的影響越來越大,2022年干旱和洪水之間搖擺不定的情況重創了生命和生計。并且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可能會在未來造成更多的社會經濟破壞。
世界氣象組織(WMO)最新表態,亞洲的干旱、洪水等極端天氣事件正在呈上升趨勢,氣候變化勢必會影響糧食安全和亞洲大陸的生態系統。
亞洲大陸是陸地面積最大的大陸,一直延伸到北極,其變暖速度快于全球平均水平。根據WMO周四(7月27日)發布的《2022年亞洲氣候狀況》報告,1991年至2022年亞洲的變暖趨勢幾乎是1961年至1990年期間變暖趨勢的兩倍。
該報告還指出,亞洲是世界上受災害影響最嚴重的地區,去年發生了81起與天氣、氣候和水有關的災害,其中超過83%是洪水和風暴。
這些災難直接影響了5000多萬人,并造成5000多人死亡。經濟損失超過360億美元。
其中包括巴基斯坦創紀錄的季風降雨引發的洪水;亞洲高山地區遭受了嚴重的質量損失,冰川融化造成1500多人死亡,沖走了房屋和交通基礎設施;中國經歷了長期干旱,影響了水電供應,造成超過?76?億美元的經濟損失;西亞地區的幾次嚴重沙塵暴事件影響了該地區的平民生活。
該報告還特別側重于農業和糧食安全,稱農業是所有氣候適應計劃的核心。報告指出,在洪水、干旱和熱帶風暴等氣候相關災害造成的所有損失和損害中,有25%以上與農業部門有關。
在《巴黎協定》(2016年簽署的氣候變化協定)31個亞洲締約方國家中,有26個強調農業是適應氣候變化的首要任務。
WMO秘書長佩蒂里·塔拉斯教授(Petteri Taalas)指出,“這些氣候災害將對未來的糧食和水安全、以及生態系統產生重大影響。”
聯合國副秘書長兼亞太經社會執行秘書Armida Salsiah Alisjahbana 也指出,“亞洲是世界上受災害影響最嚴重的地區,與氣候有關的跨界災害的影響正在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