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事件:2022年8月16日,全球最大鋅冶煉商Nyrstar(托克旗下)宣布自9月1起關停其位于荷蘭的Budel冶煉廠,涉及產能30萬噸/年。
歐洲能源問題是冶煉廠關停主因,將長期影響鋅、銅、鎳等金屬供給。Nyrstar本次關停Budel冶煉廠之前,2021年10月已將其位于荷蘭Budel(30萬噸)、比利時的Balen(26萬噸)和法國的Audy(15萬噸)三座冶煉廠合計71萬噸產能減產50%,本次關停影響約15萬噸產能。8月4日嘉能可宣布其歐洲鋅冶煉廠幾無利潤,2021年對位于意大利的Portovesme冶煉產進行錯峰生產,影響10萬噸產能。歐洲合計擁有230萬噸鋅冶煉產能,全球占比約18%,預計能源成本持續高位下,減產仍將繼續。法國、德國及荷蘭等國家電價上漲至400-500歐元/兆瓦時,按照噸鋅冶煉耗電2兆瓦時,電力成本約800-1000歐元/噸,在鋅價中占比20-27%,遠高于國內鋅冶煉產能。
供需雙弱下,供給擾動是價格主導因素。2022年以來全球鋅需求整體弱勢,中國作為全球最大鋅消費國表現疲弱,地產、家電等領域未見明顯起色;基建及新能源方向表現較好,但整體2022H1國內表觀消費265萬噸(-8.31%)(百川資訊),2022年1-5月全球鋅消費下降2.3%至563.5萬噸(ILZSG)。而供給端持續低于預期支撐價格高位,礦端在2019-2020年達到新能產能高峰后,2021-2023年新增產能有限;2022年前5月全球鋅精礦產量為508.4萬噸(-2.06%)(ILZSG),持續超過2.5萬/噸的高價并未促進礦商增產。精煉鋅受到歐洲能源緊張及國內鋅精礦供應不足影響,產量不及預期;1-5月全球精煉鋅產量566.5萬噸(-2.3%),國內1-6月鋅產量為326萬噸(-1.7%)。供需雙弱中,市場對于需求端預期充分,國內地產下行以及海外高通脹、衰退預期均反映充分;而供給端擾動則突發性、不確定性強烈,對供需平衡沖擊更大,因此也成為鋅價的主導因素。
外高內低邏輯或重新演繹,螺旋推升鋅價。2021年較長時間內海外鋅價大幅高于國內價格,導致國內進口鋅錠、鋅精礦均出現倒掛,一方面直接導致國內精鋅供應不足,價格跟隨海外上漲;另一方面進口鋅精礦冶煉虧損嚴重,國內煉廠因缺礦降低負荷進一步限制國內精鋅產量,共同螺旋推動鋅價上行。本輪歐洲煉廠新一輪停產或將再次帶動該邏輯演繹,鋅價或仍有較大上行空間。
投資建議:推薦受益于高鋅價及資產注入預期的馳宏鋅鍺(22PE:10.8x);受益標的中金嶺南,以及鋅冶煉的鋅業股份、株冶集團等。
風險提示:減產不及預期,歐洲能源價格擾動快速好轉等。
(文章來源:國泰君安證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