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晚間,甘李藥業披露2022年半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8.35億元,同比下滑43.4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98億元,同比下滑153.01%。2021年,胰島素迎來國家集采,在集采中表現突出的甘李藥業,今年上半年業績受到一定影響,集采所帶來的正面效應短期內并未顯現,多方原因綜合影響著其今年上半年的業績表現。不過,從甘李藥業產品研發及海內外并行的市場戰略方面來看,甘李藥業為“對沖”集采風險在做努力,也對未來發展有積極預期。
集采高順位中標,加速第三代胰島素國產化
(資料圖)
從全球市場來看,第三代胰島素已經占據85%的市場,美國、歐盟等發達國家的第二代胰島素幾乎已經停止使用。而國內市場正處于第二代胰島素被第三代胰島素替代、第一代胰島素逐漸退出歷史舞臺的階段。
第三代胰島素目前在我國市場占有率低,主要原因是其價格相對較高且進入市場較晚。去年11月,我國第六批國家帶量采購(胰島素專項)正式啟動,涉及金額170億元,中選產品平均降幅48%。在業內看來,此番集采所帶來的降價,無疑將驅動胰島素市場格局變化,加速推動我國第三代胰島素對第二代胰島素的替換。
甘李藥業是國內首家取得糖尿病第三代藥物胰島素類似物生產批文并已實現產業化生產的企業。其在半年報中披露,公司最終獲得的首年協議采購量3533.77萬支,協議采購量覆蓋醫療機構數量超2萬家,其中新準入醫療機構近萬家。而在集采之外,今年上半年又新準入醫療機構3200家。今年5月,胰島素國采開始在各地正式執行。
在此次國采中,甘李藥業占營收比最大的產品甘精胰島素注射液價格下降幅度超60%。甘李藥業表示,雖然公司在此次帶量采購中獲得了較好的協議采購量,且報告期內產品銷量增長,但由于帶量采購執行時間較短,公司產品銷量的增長尚不能改變價格下降的影響,降價依然是公司收入大幅下降的主要影響因素。短期內公司業績確實承壓,但集采后有協議量即可醫院準入,公司將借助集采價格以及協議采購量、更多醫療機構已準入等優勢,進一步提升公司市場份額,加速提升公司全線產品的市場滲透率。
今年上半年,甘李藥業擴招千位專業學術代表,向基層市場下沉,從人才儲備方面做好了下半年發力、實現國內銷量大幅增長的準備。
研發投入創歷史新高,國際化進程提速
今年上半年,甘李藥業研發投入已達3.1億元,占銷售收入的38.27%,同比增長28.36%,再創歷史新高。重研發無可厚非,更重要的是能否有結果產出。
今年以來,甘李藥業多項在研藥物國內和海外進展提速,其中自主研發的1類新藥預混雙胰島素復方制劑GZR101的Ⅰ期臨床試驗已啟動并完成首例受試者給藥。
此外,甘李藥業自主研發的GLP-1受體激動劑類藥物GZR18在國內開展適應癥為2型糖尿病的I期臨床試驗以及2型糖尿病與肥胖/超重體重管理的雙適應癥Ⅱ期臨床試驗,并且在美國Ⅰ期臨床試驗已完成首例受試者入組。全球醫藥巨頭諾和諾德目前近一半的銷售都源于其GLP-1相關產品,該研發項目不斷推進或將給甘李藥業帶來較為積極的預期。
與此同時,甘李藥業第四代胰島素超長效胰島素周制劑GZR4也已獲得中國和美國藥物臨床試驗批準,將在中國和美國同步開展Ⅰ期臨床試驗。目前在全球范圍內尚未有第四代相關產品開發上市,若該產品順利上市,將為糖尿病患者帶來革新性的治療選擇,也將使甘李藥業成為進軍四代胰島素的首批企業之一。
在糖尿病口服藥領域,甘李藥業亦進行了布局。
DPP-4抑制劑是最近幾年上市的新型糖尿病口服藥物,隨著DPP-4抑制劑、SGLT-2抑制劑等全球熱銷的降糖藥專利相繼到期,國內仿制藥產品即將陸續上市銷售,將迎來收獲期,有望加速國產替代進程。而甘李藥業首個自主研發的口服降糖藥磷酸西格列汀片于今年6月獲批上市,甘李藥業表示,將積極參與到DPP-4抑制劑國產替代進程中。
此外,甘李藥業“布局全球市場”的愿景似乎也在一步步被證實。近日,甘李藥業自主研發的新品——門冬胰島素分別獲批進入哈薩克斯坦和孟加拉市場,成功將自主品牌產品推向海外。截至目前,甘李藥業已在18個國家取得藥品注冊證,在14個國家形成正式商業銷售。值得關注的是,目前其自主研發的甘精、賴脯以及門冬胰島素注射液均已分別進入即將向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以及歐洲藥品管理局(EMA)提交上市許可申請前的最后關鍵節點,相關資料正按計劃積極準備中。研發項目的不斷推進和國際化進程不斷落地,或將為甘李藥業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
除了布局糖尿病診斷和治療領域產品線的全面覆蓋外,甘李藥業表示,公司將積極投入到化學藥、真核及原核蛋白質工程、腫瘤和心血管及代謝病等研究領域。
在胰島素行業發展新時期,甘李藥業在業績低迷期間仍保持較高的研發和人才培養投入,未來能否為業績貢獻更大的能量,將拭目以待。
(文章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