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是立業之本、強國之基,事關民生福祉。今年9月,是第45個全國“質量月”,主題是“推動質量變革創新促進質量強國建設”。
作為千年大計、國家大事,雄安新區目前正處于大規模開發建設和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階段。創造“雄安質量”,既體現在規劃建設上,更體現在質量管理水平上。
(資料圖)
《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近日,雄安新區在容東片區舉行建設領域2022年質量月啟動儀式,并對建設工程2022年“質量月”活動和工程質量提升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要求牢牢守住安全生產和工程質量底線,確保“雄安質量”貫穿到每個項目、每個環節、每道工序。
打造智慧建造平臺
在雄安新區容東片區電建智匯城項目現場,中國電建·智慧建造平臺正在對整個工程建設情況進行全過程動態監測。工作人員只需動動鼠標,即可查閱平臺上集成的各業務系統數據,概覽項目整體情況。
據了解,該平臺主要以數字建造BIM管理系統、智慧安全HSE系統、智慧工地系統、區塊鏈支付系統和區塊鏈監理系統五大場景組成,并配置了決策支持中心模塊,可支撐各級管理人員精準監督問題、精準決策指揮、提升監督能力、提高決策水平。
“我們通過鋼結構深化設計與BIM結合,實現模擬信息化共享,由傳統的‘放樣出圖’延伸到施工全過程,并對鋼結構進行虛擬預拼裝,可以提高鋼結構安裝精度,保證施工質量。”該項目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此外,該平臺的智慧安全HSE系統,包含了質量驗收和安全風險兩方面,通過“質安一張圖”,可以對質量安全進行定量化數據分析,動態展示現場的質量風險點及安全隱患點,如果發現質量問題及安全隱患,可進行實時的預警、跟蹤和閉環管理。
“傳統的質量安全管理是依賴管理人員的責任心以定性管理為主,質安一張圖就可以減少人為主觀因素導致的管理盲區。后期通過追溯和分析項目的整體建設問題,避免在后續施工中同類問題的發生。”上述負責人介紹道。
事實上,“借助”智慧建造平臺確保工程質量只是中國電建的一個常規手段。
記者了解到,圍繞著工程質量主題,中國電建在工程施工中,始終堅持策劃先行、樣板引路、過程精品、全員管理、全面控制的創優做法,旨在建設優質安全、實用高效、節能環保的優質工程。
以中國水利水電第七工程局承建的智匯城一標段項目為例,該項目部推行了全員質量管理責任制,在各個工序均定崗定期提高全員質量管理水平,同時嚴格落實質量生產責任制,在施工過程中嚴格執行“三檢制”。截至目前,該項目共完成檢驗1763個,合格率均為100%。
構建工程質量體系
“廣大雄安建設者要進一步樹牢‘千年大計,質量第一’理念,嚴格規范項目管理,讓安全質量管理更加精細化、規范化,在規劃設計、建設施工、運營管理等方面全面提升工程項目質量。”在“質量月”啟動儀式上,雄安新區相關負責人如是表示。
記者注意到,雄安新區設立以來,按照上位規劃要求,始終積極建立健全雄安新區城市規劃設計建設管理標準體系,推進基礎設施、城市建筑等領域標準化,為現代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提供樣板。
據了解,雄安新區先期建立了工程建設標準關鍵質量指標體系,此后通過對現行國際、國家、行業、地方標準中設計工程質量的主要參數指標進行梳理和研究分析,沿用其中符合雄安建設要求、保障質量和提高質量的強制性和關鍵性技術指標。而對于空白和落后標準、指標,雄安新區則提出了提升、新增指標。
截至目前,雄安新區已批準發布了《雄安新區綠色建筑設計導則(試行)》等41項雄安標準及成果,其中地方標準20項,標準研究成果21項。
內容涵蓋城鄉規劃類、水利工程類、建筑工程類、生態環境類、市政公用工程類、防災減災類、綜合交通類、信息化技術應用類以及地下空間類等,充分發揮了標準在工程建設中的戰略性、支撐性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僅在今年,雄安新區就立項在研地方標準24項,涵蓋了節能驗收、綠色低碳建筑、零碳建筑、智能消防、光伏系能源、裝配式等多個領域。
此外,雄安新區還構建了壓實五方主體責任的制度體系,持續強化“雄安質量”全過程工程管理力度,出臺了對建設、施工、監理、勘察設計、檢測等單位工程質量管理文件共18項,實現對各方責任主體質量管理的全覆蓋,尤其是壓實建設單位質量首要責任和施工單位質量主體責任。
而在監管層面,雄安新區則構建了“1+4”工程質量監管機制,由建設主管部門負責工程質量行政監管,并實施“省住建廳+建設指揮部+綜合執法部門+紀檢監察部門”的工程質量監管跟進保障機制。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