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全球數字化大背景下,數字化如何幫助金融機構提升服務水平,破解內部管理難題,賦能實體經濟?在日前由中國平安主辦的“平安大講堂”活動上,一批業內人士圍繞“數字化賦能新發展”的主題,拋來了答案。
人海戰術失效,破解保險“孤兒單”行業難題
據記者觀察,目前保險行業代理人數量持續下滑。按照公開數據,截至6月末,平安個人壽險銷售代理人數量為51.9萬人,同比下降13.5%;中國人壽總銷售人力81.0萬人,較一季度末下降3.6萬人,較年初下降8萬人;新華保險個險代理人規模人力為31.8萬人,同比下降27.9%;太保壽險月均保險營銷員31.2萬人,同比下降51.3%。
在保險代理人加速流失的背景下,解決好“孤兒單”客戶經營難題顯得格外迫切。業內介紹,“孤兒單”是指因原營銷人員離職而需要安排其他人員跟進服務的保單,但交接過程中可能存在服務真空期。
如何借助數字化轉型讓“孤兒單”客戶不再“孤單”?論壇上,平安人壽線上營銷系統開發團隊總經理張永麗表示,“孤兒單”客戶的經營,可以抽象概括為“重建聯系、持續服務、挖掘銷售”三大基本環節,經過數字化賦能后,有望形成可持續的“孤兒單”服務“新模式”。張永麗進一步分享經驗:在“重建聯系”環節,通過數字化服務可以形成長期溝通,從而實現較少的業務人員便能覆蓋更廣的“孤兒單”客戶;在“持續服務”環節,數字化則能夠大幅提升客戶體驗,也提增了“孤兒單”的繼續率、客戶覆蓋率及滿意度。
采集挖掘機工作數據,核定相應貸款額度
據南都灣財社記者觀察,信息不對稱,是當前實體經濟與金融賦能之間的一道鴻溝。那么,依托AI、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如何提振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服務能效?
一臺裝載了衛星信號連接設備的挖掘機,提供了可參考路徑。論壇上,平安銀行財務企劃部總經理兼對公CFO 朱培卿分享了數字貸挖掘機案例。項目中,安裝在挖掘機上的傳感器對設備進行實時采集工作數據,包括水溫、每天裝載量、工作信息等,通過星云物聯網將數據回傳并進行建模分析。基于此,金融機構能準確感知采購設備企業的經營狀況,可以更加精準提供投融資的服務,為終端用戶核定相應貸款額度。
解決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數字化還有哪些發揮空間?朱培卿進一步舉例,通過供應鏈平臺進行數據打通,在這些貨車上安裝相應傳感器,包括所有的駕駛里程、水溫、線路、駕駛員疲勞程度等數據,所有信息全部回傳到后臺。銀行可以基于這些數據進行實時信貸審批,可以更好地去解決司機等群體的小額信貸的需求,更快幫助解決經營困難。
(文章來源: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