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最近,北京市推出了“養老不離家”服務模式:居家老年人特別是失能失智老年人,無論養老助餐還是陪同就醫,有任何需求可隨時呼叫養老管家,享受“管家式”養老服務。在居家養老仍是主要養老模式的當下,專業化精準化的養老服務能夠更好滿足老年人的需求。
對于大多數老年人來說,居家養老無疑更受青睞。以北京為例,目前入住養老機構的老年人僅占戶籍老年人口的1%。全市22萬余名重度失能失智老年人中,仍有85%的老人選擇居家養老。究其原因,老人更喜歡熟悉的居家環境,不僅周邊有熟識的鄰居好友,晚輩探望也比較方便。但是,居家養老的老人們也常常遇到一些困惑,比如,在家庭周邊難以享受合適的普惠性、專業化養老服務等。
創新完善“管家式”養老服務,是以居家老年人服務需求為導向,尤其是聚焦重度失能失智老年人的專業化照護剛性需求,為失能老年人居家養老提供解決方案。北京此次開展試點工作,也是在努力探索破解大城市養老難題的“北京模式”,讓更多老年人在家就能享受“有保證的服務”。
生活和生命領域的服務是養老產業的外化表現,如餐飲、美容美發、沐浴、臨終照護、精神照護等。雖然這些業態目前大多還不成熟,但其發展趨勢已趨于明朗。可以預見,隨著老年人群規模的快速壯大,新的細分市場需求還將井噴式增長。這就需要政府發揮職能作用作出戰略安排,市場主體及時識別服務需求變動特點并不斷更新服務需求清單,引領新的服務模式,更好滿足老齡社會的服務需求。
“管家式”服務模式的出現,有利于為老年人提供更加專業化、精準化的服務。當然,發展老齡服務產業絕非簡單增加服務項目,或者創新一種服務模式,而是基于應對老齡化社會,構建更高層次的服務產業體系,從根本上打造老年友好型社會,讓更多人享有幸福的晚年生活。
(文章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