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滬市多家上市公司發布業績預告提示退市風險,部分公司收到上交所就業績預告事項發出的問詢函,*ST凱樂因股價連續低于1元已觸及終止上市。
在監管“零容忍”的背景下,退市新規效力不斷顯現,A股市場常態化退市趨勢已經確立,退市渠道逐漸暢通,資本市場“吐故納新”格局已經逐步形成。作為資本市場基礎制度之一,退市制度正有利促進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重塑A股市場生態。
(相關資料圖)
多家上市公司鎖定退市 退市新規威力持續彰顯
近日,滬市多家公司發布業績預告并提示退市風險,不少公司已經提前鎖定退市。
從滬市公司公告的2022年業績預告來看,*ST輔仁、*ST西源、*ST榮華等3家公司已經鎖定財務類強制退市,其中*ST輔仁、*ST榮華預計觸及“凈資產為負”的退市指標;*ST西源預計同時觸及“凈利潤為負+營收低于1億元”以及“凈資產為負”兩項退市指標。另外,還有*ST紫晶、*ST澤達可能觸及重大違法類強制退市,*ST凱樂已觸及交易類退市。
“退市新規扎緊了‘籬笆’,將‘僵尸空殼’公司予以鎖定并進而出清,這充分表明退市制度改革卓有成效,資本市場優勝劣汰的功能不斷得到加強。”有業內人士表示。
具體來看,上述基本鎖定退市的6家公司均屬于市場公認的不具備持續經營能力或者擾亂資本市場秩序的問題公司,其中*ST西源預計2022年度營業收入為8萬元到10萬元,呈現殼公司特征,*ST輔仁連續多年存在財務造假問題,并持續大額虧損。
在退市流程簡化的新規背景下,持續經營能力不佳,主業缺乏競爭力的上市公司面臨較大的退市壓力。
業績預告階段還有多家公司預計將觸及退市風險警示情形,退市風險同樣不容忽視。ST商城、ST榕泰、ST宏圖、ST華儀、ST明誠、藍光發展、西寧特鋼、金山股份、全筑股份、同達創業、莫高股份等11家滬市公司業績預告顯示將觸及退市風險警示標準,其中同達創業、莫高股份預計觸及“凈利潤+營收”組合指標的組合指標,其他8家公司預計觸及凈資產為負的退市指標。另外,ST商城同時觸及“凈利潤+營收”組合指標和“凈資產為負”兩項指標。值得注意的是,前述11家公司中,ST商城、ST宏圖、ST華儀和金山股份4家公司前期被實施過退市風險警示,可以說長期在退市邊緣掙扎。
部分公司踩線達標 退市風險仍有不確定性
“年末突擊債務豁免”“業績突然大幅增長”.....對于一些面臨較大退市風險的上市公司而言,近段時間保殼手段花樣百出,但此類措施往往未實際改善公司基本面,而僅僅是通過調節財務數據規避退市,也因此收到了來自交易所的高度關注。部分公司雖業績預告顯示的營業收入、凈利潤、凈資產等指標未觸及終止上市或退市風險警示標準,但是否真的“逃過一劫”有待觀察。經統計,滬市主板多家退市風險公司收到來自交易所的問詢函,仍存在較高的退市風險。
例如,*ST中昌2022年前三季度僅實現營業收入799.93萬元,四季度營業收入大幅增長,全年收入達到1.3億至1.56億元。同時公司2022年三季度末凈資產為負,年末突擊進行債務豁免,使得凈資產轉正。上交所針對公司的保殼交易連續下發問詢函,要求公司補充披露債務豁免的合規性、商業合理性,營業收入真實性、合規性等。截止到目前,*ST中昌尚未聘請到年審會計師。*ST運盛同樣存在第四季度營業收入及凈利潤大幅增長的情況,在前三季度扣非后凈利潤虧損424.37萬元的情況下,公司業績預告稱預計2022年度扣非后歸母凈利潤為400萬元到600萬元,對此情形,上交所下發問詢函督促公司披露收入確認及非經常性損益認定的具體情況。*ST未來雖業績預告顯示未觸及退市,但公司前期因存在大額資金占用等事項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無法表示意見,本期非標事項影響是否消除具有不確定性,公司前景仍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除上述三家公司外,還有多家上市公司營業收入精準達到1億元指標,同樣收到問詢函。豐華股份2021年報扣除后營業收入1.17億元,后查實存在收入違規確認以及應扣除未扣除的情況被采取監管措施,而2022年度公司預計扣除后的營業收入為1.02億元至1.22億元,精準踩線達標,上交所發出問詢函督促公司披露營業收入具體情況。此外,科新發展、ST景谷、ST目藥、華嶸控股等多家公司也存在類似情形,后續存在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可能。
市場化機制發揮作用 交易類退市風險高懸
退市新規執行兩年來,退市公司數量明顯增加,常態化退市機制不斷完善,過去A股市場退市難的問題得到顯著改善,市場參與方逐漸形成“應退盡退”的共識,而這也推動交易類退市指標發揮作用,資本市場優勝劣汰的功能進一步加強。
2月2日晚,*ST凱樂公告稱,公司股票連續20個交易日低于1元,已觸及交易類退市指標。*ST凱樂預計成為2023年第一只退市股。“*ST凱樂被市場所拋棄的根本原因是公司自身喪失持續經營能力,資不抵債,同時還嚴重違法違規。”有資深人士評價稱。公司公告顯示,*ST凱樂2016年至2020年間合計虛增營業收入達512.25億元,面臨財務類退市和重大違法退市雙重風險
而與之類似,*ST西源、*ST輔仁以及*ST榮華在業績預告鎖定退市后股價便開始連續跌停,其中*ST西源、*ST榮華均已跌破面值,發布了可能觸及交易類退市的風險提示公告,其退市風險同樣不可忽視。
交易所發布通知督促風險揭示 投資者避免踩雷退市股票
退市新規執行以來,市場炒小炒差之風雖有遏制,但是對于一些處于退市邊緣的殼公司,仍有投資者興趣依然不減,風險警示板公司炒作情況不絕。如*ST凱樂在股價連續低于1元的過程中出現過漲停的情況。
“個別投資者仍然存在僥幸心理,期待公司出一些挽救股價的措施,實際上這種行為如同火中取栗,風險極高,公司一旦退市,市值可能出現‘腰斬’情況。”業內人士表示,注冊制改革實現IPO常態化,過去炒殼倒殼的玩法已逐漸被市場淘汰。當前大多風險警示板公司經營困難或呈現空殼化,基本面難以支撐股價,存在較大的退市風險。
對此,2023年1月13日晚間,上交所發布《關于加強退市風險公司2022年年度報告信息披露工作的通知》,要求已被實施財務類退市風險警示的上市公司在年度報告披露前增加風險提示頻率及針對性,包括區分不同情形進行重點提示、按要求披露年度報告編制及審計進展等。
有業內人士提醒稱,對于退市風險公司,投資者切勿抱有博弈心理,堅持理性決策。以*ST輔仁為例,公司自風險爆發以來基本面未有任何改善,大額資金占用及違規擔保未解決,公司治理混亂,但在重整及醫藥概念助推下,2022年以來公司股價走出兩個“深V”走勢,由于風險未根本化解,公司股價后續連續下跌,目前市值較2022年最高點已下跌52%。“在退市新格局下,風險公司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投資者也應當及時調整策略,適應市場生態的變化,充分關注股票的退市風險,秉持價值投資理念,避免不必要的損失。”該人士說道。
(文章來源:經濟參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