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民營石化巨頭恒逸石化(000703.SZ)發布2023年非公開發行預案,面臨產能擴張致使負債不斷居高的困境,公司擬非公開發行股票不超過2.51億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5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后將全部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本次非公開發行由恒逸石化控股股東恒逸集團全額認購,發行股票價格為5.98元/股,以公司2月7日收盤價7.74元計算,本次非公開發行價格約為當前股票價格的7.7折。值得注意的是,受2022年業績不佳影響,近期以來公司股價持續疲軟,從去年6月區間高點近12元/股以后,該股半年內跌幅一度超四成。截止到2月8日午間,公司股價報7.67元,微跌0.90%。
(相關資料圖)
資料顯示,恒逸集團及其子公司持有恒逸石化17.45億股股份,占公司股份總數的47.60%,就在不久前的2022年12月8日,恒逸石化曾公告,為支持公司各項業務生產經營活動的需要,提高公司整體經營效益,恒逸集團擬向公司或下屬子公司提供合計金額為10億元的短期流動資金支持。
此外,2022年8月,公司30億元可轉換公司債掛牌,債券簡稱“恒逸轉2”,債券代碼“127067”。主要用于年產50萬噸新型功能性纖維技術改造項目和年產110萬噸新型環保差別化纖維項目。
對于本次定增的背景,恒逸石化指出,隨著公司產能的持續擴張,公司主要通過銀行信貸融資,使得公司資產負債率較高,也承擔了較高的財務費用。較高的資產負債率和財務費用制約了公司的投融資能力和盈利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公司的未來發展。
資料顯示,截至2022年9月末,公司擁有參控股產能如下:原油加工產能800萬噸/年;PTA產能1900萬噸/年;PIA產能30萬噸/年;聚酯纖維產能806.5萬噸/年,聚酯瓶片(含RPET)產能270萬噸/年;己內酰胺(CPL)產能40萬噸/年。
同期,公司總體資產負債率67.90%,負債總額764.65億元,流動負債530.58億元,其中,短期借款余額為364.15億元,占流動負債總額的比例為68.63%,公司面臨一定的短期償債壓力。
此外,高昂的利息支出也是公司希望在資本市場再融資的原因之一,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財務費用高達為15.67億元,其中利息支出為18.37億元,利息收入僅1.51億元。
在創下借殼上市后業績新高的34.08億元后,2022年,恒逸石化面臨巨虧局面,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去年凈利潤虧損高達9億元至12億元,扣非后虧損為8.8億元至11.8億元。其中僅四季度的凈利潤就預計虧損22億元至25億元。
對此,在公告中,恒逸石化總結出公司面臨的3大困境。
1,煉化板塊盈利能力壓縮,2022年下半年以來,在需求疲軟、成本抬升、價格波動等多重壓力下,文萊煉化板塊相應產品價差大幅回落,特別是汽油、化工輕油和液化石油氣等持續虧損,文萊煉化板塊利潤空間被極大壓縮。
2,聚酯板塊需求疲軟和成本增加,報告期內,國內新冠疫情仍呈多點散發態勢,公司生產的聚酯纖維、聚酯瓶片產品均為涉及到國計民生基礎性需求的重要產品,公司聚酯板塊雖依然保持行業龍頭競爭優勢,長絲、短纖、瓶片等產品互為補充,但在上述多重壓力下,聚酯板塊下游需求極度疲軟,特別是聚酯纖維(含長絲和短纖)產品價差同比去年均大幅收窄。
同時,公司生產經營所必須的煤炭、電力、蒸汽等能源成本,原料運輸等物流成本,包材輔料等包裝成本明顯抬升,在弱需求和高成本的格局下,疊加原油及產業鏈產品價格劇烈波動,公司出現虧損局面。
3、原油價格波動,原油作為公司的重要產品原料及產業鏈上下游產品的定價主要參考基準,在價格劇烈波動及下游需求走弱的情況下,上下游產品價格傳導不暢,進一步加大了公司對原材料和產成品等存貨的經營管理難度,使公司各產品毛利率同比出現進一步下滑。
不過,公司也表示,去年開始,公司文萊煉化板塊生產經營能力顯著提升,經營效益呈現上升趨勢,公司及下游的產品庫存處于歷史低位水平;同時隨著國內疫情防控措施的調整優化,下游需求逐步復蘇回暖,一月份主要產品價差環比均有所改善,為 2023 年生產經營和效益提升奠定了堅實基礎。
(文章來源:界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