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讀懂廣州高質量發展論壇在廣州越秀國際會議中心隆重開幕。在當天下午的“廣州邁向新能源汽車業產業高地”主題圓桌對話上,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總經濟師陳鍵華就提升廣州產業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促進廣州汽車產業全面轉型升級提出了建議。
不久前,廣州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產能超200萬輛。陳建華認為,廣州的產業基礎很好。“去年,廣州汽車產量突破310萬輛,已經連續4年在大中城市中占據首位,小鵬、廣汽、東風啟辰等多個品牌也不斷成長。”
如何將310萬輛汽車轉化為200萬輛新能源汽車產能,并推動廣州汽車產業的全面升級?陳建華提出了幾點建議。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首先,不斷完善創新體系,激發整個產業鏈的創新活力。瞄定智能座艙等商業核心技術,通過產業投資基金聚集各種創新資源,實現新突破,并建立和完善智能網聯大數據中心。
其次,優化產業布局。這方面的重點是推動整車企業向低碳化智能化轉型,除純電動汽車外,混動汽車、氫燃料汽車等都是重要發展方向,要推動合資品牌盡快將這些車型本土化,盡快釋放、擴大產能,在國內實現擴大銷售,助推新勢力快速成長。
“未來我們聚焦大能源、大數據、大機械,在先進領域進行前瞻布局,保證廣州汽車產業不斷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陳建華說。
此外,加速完善基礎設施。廣州已提出打造超充之都,實現充換電基礎設施全覆蓋,為新能源汽車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同時,智能化作為汽車革命的下半場,也需要提前布局。目前,廣州已入選首批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試點城市,陳建華認為可以此為依托,統籌整個廣州市智能網聯設施建設,進一步爭取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
最后,強化協同能力。陳建華表示,一方面,要保證汽車供應鏈安全可控,推動補鏈強鏈的核心技術企業和零部件企業盡快落地,實現近地化供應。2022年,《廣州市支持汽車及核心零部件產業穩鏈補鏈強鏈的若干措施》印發,提出大力推動招商,并布局“432”汽車產業園新格局。
他介紹,到2022年年底,廣州在談項目已達314個,如果都能順利落地,投資額度將超過1100億元。為此,廣州進一步盤點了全市空間載體,收集了約450萬平方米工業廠房和近萬畝用地,為這些項目落地提供載體。
“在強鏈補鏈方面,要認清自己要補的鏈在哪里,從而精準招商,零部件企業和整車企業也要從投資、知識產權、研發各方面進行深度研究、合作。”陳建華還表示,引進落地汽車零部件,要立足更高站位,不僅要為廣州市汽車產業服務,還要為全國甚至全世界貢獻力量,成長為世界零部件巨頭。
陳建華還建議,可以加強整車企業與本地電子通訊、超高清顯示、元宇宙等產業合作,推動消費電子等類別企業向汽車電子領域延伸,實現雙向融合。另外,還可以探索跨界融合,例如促進智能網聯汽車與交通融合,催生車城融合等新型產業生態;整車企業與能源系統、電網系統融合,催生新能源生態體系;整車企業與數據工業互聯網融合,能打通產業鏈上下游數據,形成新的互聯網形態,推動汽車產業全面轉型升級。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