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機器人ChatGPT持續引爆人工智能(AI)熱度。昨天在臨港新片區舉行的2023全球人工智能開發者先鋒大會當然也離不開這一焦點。面對當今AI突破性發展的現實,如何看待國內的技術和行業競爭力,哪些領域將成受益者,普通人該如何面對ChatGPT競爭?來聽一聽院士專家和行業領袖給出的判斷。
AI正在跨越生產力的“紅線”
對于ChatGPT,復旦大學人工智能創新與產業研究院院長漆遠的感覺是“驚訝”。他說,雞兔同籠、相遇問題等小學數學題,ChatGPT全都順利作答,而此前這對AI來說是不可能的。這表明,隨著算法迭代,ChatGPT的進步從量變積累到了質變,它不僅在語言方面有天賦,更具備了數學推理能力。
(資料圖)
徐立表示,人類正站在這條紅線上,其推動力就是以ChatGPT為代表的生成式AI.它可以自己生成文字、圖片、視頻,更重要的是會自己寫軟件代碼。這意味著,生成式AI將來完全可以大幅降低軟件開發門檻,將開發從“特權”變成普惠的行為,“未來70%的軟件代碼可能是由AI生成的,這將徹底改變社會”。
開源社區昇思業務總經理丁誠說,ChatGPT就像是擁有絕頂聰明大腦的人,只要持續“喂”它數據,這個人就會博覽群書,從而在各行各業大展身手。
談到ChatGPT和生成式AI的應用前景,波士頓咨詢公司董事總經理魏杰鴻說,他相信今年廣告領域的應用就會取得長足進展,可以用AI自動生成一些廣告文案和視頻。下一步,那些對于AI生成內容的質量比較寬容、允許結果不那么精確的行業,會有越來越多應用面世;相對而言,那些對內容精度要求高、容錯率較低的領域,比如航空、金融、醫療等關鍵場景,AI還需要長期發展,因為這些行業不僅要求AI講話漂亮,同時必須真正做到靠譜、嚴謹。
AI競爭的關鍵是創新文化和人才
通過ChatGPT面向億萬人所做的能力展示和科普教育,AI的革命性力量已被廣泛認知。那么,我們該如何更好抓住這一波機遇,推動中國人工智能跨越式發展?
作為昨天剛揭牌成立的上海算法創新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鄂維南表示,世界正進入“算法時代”——未來幾十年,算法將是推動技術創新、科研突破、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而當前,我國的AI發展偏重于工程層面,算法層面缺乏頂尖人才以及創新體系,原始創新動力明顯不足。
盡管如此,鄂維南認為,國內在AI底層技術領域的差距,完全可以通過“拉長長板”來彌補,“我們擁有廣闊的市場、豐富的應用場景、充沛的基礎人才,以這些因素為牽引,以新的體制機制為手段,我們可以從全球吸引高端人才和資源,從而彌補創新體系的不足。”他透露,新成立的上海算法創新研究院,核心任務就是建設創新文化,并鼓勵年輕人冒險。▼下轉第四版
(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