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雷軍提交的建議中有兩份與汽車產業相關。引人關注的是,仿生機器人產業也首次被他寫入建議之中。
(相關資料圖)
雷軍建議,扶植科創產業鏈,攻關仿生人形機器人核心技術,同時呼吁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爆發式增長的今天,構建完善汽車行業數據安全管理體系,大力弘揚和發展汽車文化,提升汽車工業軟實力。
攻關核心技術
推動仿生人形機器人快速發展
作為來自科技一線的企業帶頭人,前沿科技的產業落地問題一直是雷軍關注的焦點。他表示,機器人產業正值升級換代、跨越式發展的窗口機遇期,其中仿生人形機器人是剛柔耦合的復雜動力學系統,與自動駕駛等新興技術領域緊密關聯,如果能加快發展、實現突破,將有力帶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集聚發展,成為社會經濟發展和國際科技競爭的戰略制高點。
雷軍注意到,全球發達國家近年來已經在仿生人形機器人關聯的多個領域持續布局,我國在多模態運動規劃、動態平衡控制、剛柔仿生機構、全身協調控制等仿生人形機器人核心技術上取得關鍵突破,但仍然面臨核心部組件性能有待提升、應用需求牽引不足、不具備規模化量產能力、應用生態和配套支撐體系不健全等挑戰。
雷軍建議有關部門從政策指引和產業激勵的角度出發,鼓勵扶持相關科創產業鏈參與各方,推進仿生人形機器人產業規劃布局,完善配套政策和措施,并指導行業制定數據安全管理政策制度和標準規范,以促進創新資源要素高效配置,全面推進仿生人形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
對于仿生人形機器人核心部組件和零部件性能優化等方面存在的關鍵共性技術薄弱、技術與應用脫節等問題,雷軍認為,國家應當支持整機企業牽頭創建國家創新聯合體,形成“點面結合”的長期持續創新機制,加強核心技術聯合攻關。
此外,針對應用生態發展緩慢等問題,雷軍建議應鼓勵行業組織建設軟硬協同的通用型仿生人形機器人開源創新平臺,以開放的產業生態降低應用技術成本,同時加速智能制造、養老陪護等場景的應用培育。
助力汽車強國建設
強化汽車數據安全和軟實力
作為第五大生產要素,數據問題也得到了一些代表委員的重點關注。就落地場景來看,智能網聯汽車作為車輪上的“數據中心”,其承載的行駛軌跡、生物特征等敏感個人信息及地理信息、車外影像等,既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要素資產,也給個人隱私、國家公共利益與安全帶來了挑戰。
在《關于構建完善汽車數據安全管理體系的建議》中,雷軍表示,目前國家已發布若干汽車相關的數據安全推薦性國家標準,規范了網約車服務及汽車數據采集等部分場景要求,尚無法覆蓋到研產供銷全業務領域。為此,他建議由主管部門牽頭,定義汽車數據分類分級規則,加快制定圍繞汽車生命周期和數據生命周期兩條主線的數據安全標準,指導產業發展。同時,建立智能網聯汽車數據安全認證制度、數據安全評級及公示制度,提升行業透明度與可信度。
在雷軍看來,當前各車企間數據尚未實現有效安全流通,數據孤島普遍存在,數據價值無法充分發揮。他建議,應當在保障數據安全的前提下,構建汽車數據共享機制及平臺,讓各車企間的數據實現流通,將數據轉化為社會生產力。
“汽車工業是硬基礎,汽車文化則是軟實力,它是推動汽車工業持續發展的長遠推動力量,也是中國汽車工業走向全球并爭取引領全球的先導護航力量。”雷軍表示,推動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必須軟硬兼施、雙管齊下。
對于如何提升汽車文化軟實力的問題,雷軍從引導營造更加豐富的汽車文化場景、為先進汽車產品與技術提供更豐富的應用場景等角度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他表示,大力發展汽車文化,擴大其影響范圍及群眾基礎,形成“汽車技術/產品發展—汽車文化興盛—汽車技術進步和消費需求持續提升”的正循環,將成為推動中國從汽車大國走向汽車強國的關鍵助力。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