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身處“三重壓力”和復雜經濟環境中的A股上市公司群體直面種種挑戰,堅定發展信心,交出高質量發展的答卷。
據上海證券報記者統計,截至4月28日晚8時,5164家A股上市公司中,已有4894家公司完成2022年年報披露。其中,3992家公司實現盈利,占比81.57%;整體營收、凈利潤均較上年同期實現增長,營收同比增長7.45%,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1.08%。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而步入2023年,在“將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的政策導向下,一批消費類公司也“守得云開見月明”,紛紛交出了強勁復蘇、暖意十足的一季度“成績單”。
科創板領跑
央企壓艙石作用顯著
據統計,2022年,4894家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68.68萬億元,同比(可比公司,下同)增長7.45%,占當年中國GDP的56.75%;合計實現歸母凈利潤5.27萬億元,同比增長1.08%;經營性現金流凈額為14萬億元,同比增長86.19%。
與成熟型企業云集的主板相比,匯聚了戰略性、科技性、創新性以及新興企業的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都在2022年爆發出了更為亮眼的成長性。
其中,代表“硬科技”產業的科創板公司2022年整體營收同比增長28.51%,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5.23%,營收、凈利兩項指標繼續位居各板塊首位,奏響高質量發展的強音。以“芯片一哥”中芯國際為例,2022年實現營收495.16億元,同比增長39.0%;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97.64億元,同比增長83.4%。
央企上市公司以30.94萬億元的營收、2.71萬億元的凈利潤,繼續發揮資本市場頂梁柱、壓艙石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央企營收、凈利潤、現金流分別同比增長7.3%、4.12%、65.4%,提質增效再上臺階。在現金分紅、ESG披露方面,央企上市公司亦發揮引領作用。此外,按照相關要求,央企上市公司2022年年報將首次實現社會責任報告/ESG報告披露“全覆蓋”。
新舊能源“共舞”
電力設備行業紅火依舊
具體到行業表現,2022年,31個申萬分類一級行業中,21個行業營收同比增長。其中,電力設備、石油石化、基礎化工、公用事業、農林牧漁、有色金屬營收同比增幅超過10%。農林牧漁、電力設備、有色金屬、食品飲料等14個行業實現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其中,農林牧漁、公用事業、電力設備、有色金屬及煤炭等行業歸母凈利潤同比增幅超50%。
2021年凈利潤大幅虧損的農林牧漁業在2022年“翻身”,當期實現歸母凈利潤325.44億元。受2021年行業景氣度急轉直下等因素影響,溫氏股份等公司出現了巨額虧損,而在2022年,隨著產品價格企穩反彈,養殖類公司紛紛減虧或扭虧,使得行業整體業績改善。
在上一年度業績高增的基礎上,以“風、光、鋰、儲”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鏈公司和以石油、煤炭為代表的傳統能源產業鏈公司2022年業績依舊亮眼。數據顯示,受益于新能源產業的高景氣度,電力設備行業21家公司營收、凈利潤皆同比翻倍增長,如愛旭股份、通威股份、天賜材料等;受供需緊平衡、產品價格上漲影響,石油石化、煤炭行業營收、凈利同比穩定增長,且凈利增速快于營收增速。
有人歡喜有人愁。2022年,房地產行業的“寒氣”依然沒有完全散去,全行業營收同比下降6.36%,凈利潤則由盈轉虧。而受其“拖累”,上下游的其他行業如鋼鐵、建筑材料、家用電器等業績皆有不同程度下滑。
大消費強勢復蘇
一季度A股整體業績向好
2023年一季度,隨著經濟企穩回升,A股上市公司整體營收和凈利潤雙雙實現穩增長,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生機與活力的寫照。
截至4月28日晚8時,已有4818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2023年一季報。其中,3780家公司實現盈利,占比為78.46%;整體營收、凈利潤均較上年同期實現增長,營收同比增長3.97%,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1.77%。
尤其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的央地國企首季“開門紅”,表現突出。央地國企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0.7萬億元,占A股公司整體營收的67.31%,同比增長2.6%;歸母凈利潤為9268.87億元,同比增長1.91%。
從行業表現來看,2023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社會服務、食品飲料等行業經營業績同比增幅排名居前。
今年以來,隨著客流持續恢復,交通運輸業加速回暖。數據顯示,子行業中,航空機場一季度大幅減虧,由上年同期虧損151.8億元縮減至43.24億元。白云機場一季度實現營收13.59億元,同比增長9.71%;歸母凈利潤4472.62萬元,扭虧為盈。春秋航空宣布一季度盈利3.56億元,成為首家官宣盈利的航司。
社會服務行業更是強勢復蘇,多家公司一季報成績超疫情前同期水平。其中,旅游及景區合計營收43.87億元,同比增長73.93%;歸母凈利潤2.69億元,而去年同期虧損7.28億元。例如,麗江股份一季報顯示,實現營收1.8億元,同比增長331.73%;凈利潤5520.3萬元,同比增長295.22%。營收、凈利潤兩項指標均顯著超過2019年同期水平,顯示出強勁的復蘇態勢。餐飲方面,以同慶樓為例,2023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收5.4億元,同比增長27.27%;歸母凈利潤為7228.95萬元,同比增長217.05%。公司經營指標均超過2019年一季度水平。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