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福建海創光電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合肥芯谷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武漢格藍若智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申請IPO并在科創板上市獲上交所受理。三家公司分別由興業證券、國元證券和海通證券保薦。
招股書顯示,海創光電是一家以光電子技術研發與應用為核心,為新一代激光應用系統提供解決方案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的產品主要包括激光光學元器件及激光模組。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和凈利潤較快增長,但也存在毛利率下滑較快、應收賬款占比持續攀升等風險。
芯谷微專注于半導體微波毫米波芯片、微波模塊和T/R組件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主要面向市場提供基于GaAs、GaN化合物半導體工藝的系列產品。報告期內公司的營收復合增速高達52%,但體量偏小,2022年營收仍不足1.5億元,而利潤方面嚴重依賴稅收優惠和政府補助。
(相關資料圖)
格藍若是電力領域智能感知產品與服務提供商,主要從事互感器計量性能智能監測裝置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及相應在線監測平臺開發建設等技術服務。公司2020年和2021年體量也較小,但2022年突然爆發式增長,主要客戶來自國家電網及其附屬公司。
海創光電營收凈利較快增長
毛利率下滑快應收賬款高
據海創光電招股書自述,公司是一家以光電子技術研發與應用為核心,為新一代激光應用系統提供解決方案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的產品主要包括激光光學元器件及激光模組,可以實現激光的發射、傳輸及接收等功能,滿足下游不同類型激光應用系統客戶的需要。公司通過深耕重點應用領域和產品聚焦突破的競爭策略,已形成激光雷達業務、工業激光業務、光通訊業務、生物醫療及其他業務四大業務板塊。
2020-2022年,海創光電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2.48億元、3.73億元、6.06億元,對應的凈利潤分別為3150.65萬元、4978.69萬元、7315.22萬元,均保持較快增長。
但報告期各期,其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40.32%、40.53%及32.07%,2022年下滑明顯。其稱,主要原因如下:首先,公司激光雷達業務產品主要應用于車載消費領域,其毛利率相對于公司其他業務較低,隨著2022年公司以激光雷達光源模組為主的激光雷達業務的批量生產交付,收入比重提高,導致公司毛利率降低;其次,2022年因疫情影響,下游工業激光、光通訊等產業增速趨緩,導致市場競爭激烈,毛利率下降。
此外,公司應收賬款增長速度過快。報告期末,海創光電應收賬款余額分別為9420.47萬元、12321.28萬元及24429.18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7.98%、33.05%及40.34%。
同時,報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貨賬面價值分別為4991.82萬元、11346.19萬元及18917.19萬元,存貨絕對金額較大并持續增長。其表示,若未來市場需求發生改變、市場競爭加劇或公司不能有效拓寬銷售渠道、優化庫存管理、合理并且有效地控制存貨規模,可能導致存貨積壓,存在一定的存貨跌價風險,進而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募投方面,海創光電此次IPO擬募資12.6億元,投建于海創光電產業園項目(一期)、總部及研發中心建設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項目。2022年,公司激光光學元器件、激光雷達光源模組、激光雷達接收模組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93.25%、86.75%、61.93%。
芯谷微收入高增但體量偏小
利潤嚴重依賴稅優和政府補助
據公司招股書,芯谷微專注于半導體微波毫米波芯片、微波模塊和T/R組件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主要向市場提供基于GaAs、GaN化合物半導體工藝的系列產品,并事繞相關產品提供技術開發服務。公司產品和技術主要應用于電子對抗、精確制導、雷達探測、軍用通信等國防軍工領域,并通過不斷的研發創新,逐步向儀器儀表、醫療設備、衛星互聯網、5G毫米波通信等民用領域拓展。
招股書稱,公司產品類別涵蓋無線收發系統射頻前端完整產品鏈,部分產品在技術指標和規格等方面已具備與國內外知名廠商同類產品競爭的能力,多項產品成功應用于國家重大裝備型號中。公司具備陶瓷/金屬等形式的封裝器件和模組生產能力,能夠長期、穩定、快速地為用戶提供多品種、高可靠性和高穩定性的產品,“是國內少數能夠批量提供半導體微波毫米波芯片、微波模塊和T/R組件等系列產品的企業之一”。
但公司的營業收入體量并不大,2020年度、2021年度和2022年度,芯谷微營業收入分別為6440.84萬元、9958.21萬元和 14880.74萬元,年復合增長率為52%,實現高速增長。同期凈利潤分別為3709.62萬元、4258.52萬元和5780.32萬元,呈穩定增長態勢。
公司的一個明顯問題是利潤嚴重依賴稅收優惠和政府補助。公司稱,若未來國家相關稅收優惠或政府補助政策發生不利變化或者公司不能繼續符合稅收優惠或政府補助條件,將會對公司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具體來看,報告期各期公司稅收優惠金額分別為383.81萬元、1211.74萬元和1478.16萬元,占同期利潤總額的比例分別為8.96%、28.45%和25.57%。報告期各期,公司計入當期政府補助的金額分別為958.02萬元、1023.88萬元和1074.68萬元,占同期利潤總額的比例分別為22.36%、24.04%和18.59%。兩項相加,報告期各期公司稅優和政府補助占利潤總額的比例分別達到31.32%、52.5%和44.16%。
募集資金使用方面,芯谷微本次擬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不超2000萬股,募集資金8.5億元,投向微波芯片封測及模組產業化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
格藍若2022年突然大爆發
銷售高度依賴國家電網
據招股書自述,格藍若是電力領域智能感知產品與服務提供商,主要從事互感器計量性能智能監測裝置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及相應在線監測平臺開發建設等技術服務。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包括互感器計量性能智能監測裝置銷售收入和技術服務收入,其中技術服務包括提供互感器計量性能在線監測平臺開發建設服務及與電力領域相關的其他技術服務。
公司“在對電力行業深刻了解和電力系統專業技術深入研究的基礎上,深度融合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實現跨域級互感器群體在線標定、智能狀態評估與診斷、大規模運維管理等功能,為客戶提供計量性能管理綜合應用服務方案,從而有效地保障電網運行的安全性、穩定性和可靠性”。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3893.67萬元、5621.55萬元和41737.15萬元,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1003.73萬元、-1894.71萬元和18008.91萬元。很明顯,公司在2022年之前甚至達不到上市標準,但2022年突然爆發式增長,公司解釋是“基于國家電網有利的政策支持等原因”。
公司客戶主要集中于電力行業,并高度集中于國家電網。報告期內,公司對國家電網及其下屬公司的銷售收入占比分別為99.96%、84.88%和 51.20%。其中,迎來爆發式增長的2022年度,國家電網既是公司第一大客戶,又是第二大供應商。
公司稱,若未來我國電力行業相關政策、智能電網建設投資規模或國家電網采購偏好發生不利變化,公司產品技術性能未能滿足國家電網客戶需求,將導致公司產品銷量下降,對公司經營業績、財務狀況及持續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響。
公司還存在產品結構較為單一的風險。公司主營業務為互感器計量性能智能監測裝置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及相應在線監測平臺開發建設等技術服務,報告期內,上述業務收入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5.69%、95.62%和99.93%。公司稱,若未來互感器智能監測產品因政策性影響或行業改革造成的市場需求不及預期,公司的生產經營將受到不利影響。
公司此次擬募資12.8億元,投向四個項目及補流。
(文章來源:中國基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