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報綜合報道 有網友“Cherry櫻桃醬”在社交平臺上分享了一段視頻,說近日在乘坐杭州地鐵5號線時,看到站臺屏幕播放的MV,歌名竟然叫做《Add Oil》,乍一聽令人哭笑不得。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不過你還真別笑,其實早在2018年10月,“add oil”就作為“加油”的含義被《牛津英語詞典》收錄,成為了正式的通用規范英語單詞。
當時,新華社、人民日報等主流媒體紛紛發表評論,予以高度肯定,認為這是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標識,是中國文化影響力的重要體現。
現在,你可以肆無忌憚地使用“add oil”來表示“加油”了。
加油的中英雙詞都由來已久
“加油”一詞,在全世界并沒有一個統一公認的用語。英語表達中有:“go”、“go ahead”、“go on”、“go for it”、“fighting”等等都有鼓勵打氣的意思。
而“add oil”被正式收錄的直接原因,是中國香港在淪為英屬殖民地之后,在被迫使用英語作為官方用語的過程中,因為不愿意放棄中國文化,于是造出了這個中國文化色彩明顯的“中譯英”的中式英語單詞,來表達“加油”的意思。
中文“加油”作為鼓勵他人努力的用詞,是清朝末年出現的。晚清知府張瑛,每天午夜派兩個衙役挑著桐油巡城,看到哪戶人家亮著燈光,便敲門進去看是否是在讀書,如果是在讀書,便給他的油燈里添一勺油,并說一句“知府大人鼓勵你好好用功”,久而久之,知府給讀書人“加油”鼓勁助力的故事便流傳開來了。張瑛是晚清名臣張之洞的父親。
不過,如果是去加油站加油呢?這可就不能說 add oil 了,因為在加油站說 oil 一般會被理解成“機油、潤滑油”。而家用汽車加的油,一般是汽油。“汽油”在美式英語中是 gas,而在英式英語中是 petrol。這時候,加油就要說“gas up”或者“fill up with gas/petrol”。
近年來中式英語(Chinglish)大行其道
中式英語并沒有想象中那么不堪,有些表達就融入了外國人的日常生活并且毫無痕跡,像Long time no see。這句英語看似就是“好久不見”的逐字翻譯,充滿了中式英語的味道,但其實早已成為一句地地道道的英語日常用語。
德國之聲網站就曾盤點了一些外國人也經常用到的中式英語,一起來看看吧:
假期出門:"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
一開始,這或許只是略帶搞笑氣息的生硬翻譯。然而伴隨著蔡尚君執導的同名影片《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人山人海)在第68屆威尼斯電影節亮相,蔡尚君也憑此片奪得威尼斯影展最佳導演獎,該說法逐漸被英語世界所熟悉,也被收入知名在線英語俚語詞典《城市詞典》。
發人深省:"no zuo no die"
網絡熱詞“不作死就不會死”,其實包含了來自古老東方的人生哲學。因此,英文直譯“no zuo no die”的橫空出世一點也不奇怪。
老資格的"no can do"
這句中式英語早在1976年就被收入了《牛津英語詞典》,“no can do”的意思就是“不行、不可能、做不來”。
過年的"jiaozi"和"hongbao"
其實,很多中文詞匯早就被正式“收編”,比如與中國傳統佳節春節相關的“jiaozi”(餃子),還有“hongbao”(紅包)。
人際交往中的"guanxi"和"lose face"
普遍認為中國是人情社會,而中文中表達人際關系之間的詞語也格外豐富,英文中的“guanxi”(關系)、“lose face”(沒面子)顯然也是“中國根”。
期待《ADD OIL》在亞運期間風靡全場
網友“Cherry櫻桃醬”提到的這首《Add Oil》作為華數頻道的主題歌,正在選送亞運會宣傳參賽歌曲。這首歌由著名華人音樂制作人黃中原先生操刀制作,姜舒瑩作詞,凸顯動感活力的旋律、流行風格的編曲,整體創作體現激情四射的逐夢情景。
在《Add Oil》的宣傳片中,你可以跟隨鏡頭穿越杭城標志性建筑物,感受杭城亞運風貌,以大氣風格、鮮明特色來傳遞正能量滿滿的體育精神。
黃中原曾為張衛健、鄭中基、鄭秀文、謝霆鋒、阿杜等眾多知名歌手創作歌曲,代表作品有《絕口不提愛你》《我想我是海》《承諾》《最害怕唱情歌》等。
據了解,受他的老朋友——杭州資深電臺主持人、策劃人彭激揚所托,黃中原參與了這首歌的編曲演唱,希望借由杭州迎接亞運會的時代契機,傳達一種昂揚的運動精神和澎湃的內心力量。
當初選擇“Add Oil”作為創意點,是因為這既是體育精神中的核心價值觀,體現了“更高、更快、更強、更團結”的理念,又是每個人成長中所要具備的重要價值觀。無論命運好壞,只有拼搏努力和奮勇向前的人生,才是精彩的人生。
“加油”也是任何一個組織、城市、民族、國家在生存和發展中,所要具備的重要價值觀。無論前路坎坷或平坦,唯有全力以赴往前走。
黃中原的初衷就是想創作一首節奏感很強、勵志向上、大眾傳播力強的歌曲,并且想借助亞運會的平臺,讓這首歌曲得到快速傳播。Add Oil的中文發音,基本上都是語氣詞(哎的哦喲),場景應用傳播得當,比較容易流行開來。
想象一下,在這場國際性的體育賽事中,不同國家的幾萬人,同時一起此起彼伏、節奏感強地唱Add Oil(哎的哦喲),那該是多么有趣又震撼的場面?
都市快報綜合報道 有網友“Cherry櫻桃醬”在社交平臺上分享了一段視頻,說近日在乘坐杭州地鐵5號線時,看到站臺屏幕播放的MV,歌名竟然叫做《Add Oil》,乍一聽令人哭笑不得。
不過你還真別笑,其實早在2018年10月,“add oil”就作為“加油”的含義被《牛津英語詞典》收錄,成為了正式的通用規范英語單詞。
當時,新華社、人民日報等主流媒體紛紛發表評論,予以高度肯定,認為這是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標識,是中國文化影響力的重要體現。
現在,你可以肆無忌憚地使用“add oil”來表示“加油”了。
加油的中英雙詞都由來已久
“加油”一詞,在全世界并沒有一個統一公認的用語。英語表達中有:“go”、“go ahead”、“go on”、“go for it”、“fighting”等等都有鼓勵打氣的意思。
而“add oil”被正式收錄的直接原因,是中國香港在淪為英屬殖民地之后,在被迫使用英語作為官方用語的過程中,因為不愿意放棄中國文化,于是造出了這個中國文化色彩明顯的“中譯英”的中式英語單詞,來表達“加油”的意思。
中文“加油”作為鼓勵他人努力的用詞,是清朝末年出現的。晚清知府張瑛,每天午夜派兩個衙役挑著桐油巡城,看到哪戶人家亮著燈光,便敲門進去看是否是在讀書,如果是在讀書,便給他的油燈里添一勺油,并說一句“知府大人鼓勵你好好用功”,久而久之,知府給讀書人“加油”鼓勁助力的故事便流傳開來了。張瑛是晚清名臣張之洞的父親。
不過,如果是去加油站加油呢?這可就不能說 add oil 了,因為在加油站說 oil 一般會被理解成“機油、潤滑油”。而家用汽車加的油,一般是汽油。“汽油”在美式英語中是 gas,而在英式英語中是 petrol。這時候,加油就要說“gas up”或者“fill up with gas/petrol”。
近年來中式英語(Chinglish)大行其道
中式英語并沒有想象中那么不堪,有些表達就融入了外國人的日常生活并且毫無痕跡,像Long time no see。這句英語看似就是“好久不見”的逐字翻譯,充滿了中式英語的味道,但其實早已成為一句地地道道的英語日常用語。
德國之聲網站就曾盤點了一些外國人也經常用到的中式英語,一起來看看吧:
假期出門:"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
一開始,這或許只是略帶搞笑氣息的生硬翻譯。然而伴隨著蔡尚君執導的同名影片《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人山人海)在第68屆威尼斯電影節亮相,蔡尚君也憑此片奪得威尼斯影展最佳導演獎,該說法逐漸被英語世界所熟悉,也被收入知名在線英語俚語詞典《城市詞典》。
發人深省:"no zuo no die"
網絡熱詞“不作死就不會死”,其實包含了來自古老東方的人生哲學。因此,英文直譯“no zuo no die”的橫空出世一點也不奇怪。
老資格的"no can do"
這句中式英語早在1976年就被收入了《牛津英語詞典》,“no can do”的意思就是“不行、不可能、做不來”。
過年的"jiaozi"和"hongbao"
其實,很多中文詞匯早就被正式“收編”,比如與中國傳統佳節春節相關的“jiaozi”(餃子),還有“hongbao”(紅包)。
人際交往中的"guanxi"和"lose face"
普遍認為中國是人情社會,而中文中表達人際關系之間的詞語也格外豐富,英文中的“guanxi”(關系)、“lose face”(沒面子)顯然也是“中國根”。
期待《ADD OIL》在亞運期間風靡全場
網友“Cherry櫻桃醬”提到的這首《Add Oil》作為華數頻道的主題歌,正在選送亞運會宣傳參賽歌曲。這首歌由著名華人音樂制作人黃中原先生操刀制作,姜舒瑩作詞,凸顯動感活力的旋律、流行風格的編曲,整體創作體現激情四射的逐夢情景。
在《Add Oil》的宣傳片中,你可以跟隨鏡頭穿越杭城標志性建筑物,感受杭城亞運風貌,以大氣風格、鮮明特色來傳遞正能量滿滿的體育精神。
黃中原曾為張衛健、鄭中基、鄭秀文、謝霆鋒、阿杜等眾多知名歌手創作歌曲,代表作品有《絕口不提愛你》《我想我是海》《承諾》《最害怕唱情歌》等。
據了解,受他的老朋友——杭州資深電臺主持人、策劃人彭激揚所托,黃中原參與了這首歌的編曲演唱,希望借由杭州迎接亞運會的時代契機,傳達一種昂揚的運動精神和澎湃的內心力量。
當初選擇“Add Oil”作為創意點,是因為這既是體育精神中的核心價值觀,體現了“更高、更快、更強、更團結”的理念,又是每個人成長中所要具備的重要價值觀。無論命運好壞,只有拼搏努力和奮勇向前的人生,才是精彩的人生。
“加油”也是任何一個組織、城市、民族、國家在生存和發展中,所要具備的重要價值觀。無論前路坎坷或平坦,唯有全力以赴往前走。
黃中原的初衷就是想創作一首節奏感很強、勵志向上、大眾傳播力強的歌曲,并且想借助亞運會的平臺,讓這首歌曲得到快速傳播。Add Oil的中文發音,基本上都是語氣詞(哎的哦喲),場景應用傳播得當,比較容易流行開來。
想象一下,在這場國際性的體育賽事中,不同國家的幾萬人,同時一起此起彼伏、節奏感強地唱Add Oil(哎的哦喲),那該是多么有趣又震撼的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