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縣農商銀行工作人員在大棚內與桃農交流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盧夢雪 冉學東 日照、北京攝影報道
【資料圖】
在山東省日照市莒縣果莊鎮的油桃批發市場,時光仿佛凝結成一幅動人的鮮活畫卷。
桃農們忙碌地將自家果子分揀、裝箱、稱重,大貨車“轟隆隆”而來,又急匆匆地離開,載走一車又一車桃農的希望。當記者踏入這片市場時,映入眼簾的正是這樣一片繁忙的景象。
莒縣農商銀行果莊支行的工作人員也在這里忙碌著,為桃農們提供幫助。曾經,他們以資金扶持了這里產業的初步建立;如今,他們在結算流程發力,為農民解決了回款結算的煩惱,讓他們在辛勤付出后獲得應有的回報。
依托資源稟賦及區位特點,莒縣提出“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產業振興扶持辦法,目前形成了果莊油桃、招賢玫瑰、夏莊綠茶、庫山中藥材等特色產業。在這樣的發展思路引領下,越來越多的特色產業正在政府、黨組織、供銷社、金融機構等多方合力下,改變一個個農民家庭的命運,一個個村莊的命運。
忙碌的油桃市場
莒縣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農業大縣”,有著多種特色農產品。
油桃是果莊鎮的特色,果莊鎮地處莒縣西北部,自1998年開始種植大棚油桃,到現在已經有20多年的種植歷史。
從莒縣縣城出發,沿著寬闊的公路行駛了30分鐘左右,就進入了果莊鎮的范疇。隨后,汽車拐進了稍微窄一點的馬路,一座座林立而密集的油桃大棚就映入眼簾。
果莊鎮當地的油桃種植大棚
記者來到的是正是果莊鎮大崖頭村。這里是果莊鎮最先開始油桃種植的地方之一,也擁有著山東省最大的油桃專業批發市場“大崖頭村油桃批發市場”,這里的油桃交易量約占果莊鎮的三分之一。
大崖頭村油桃批發市場入口處
每年的4月下旬到5月末,是油桃上市的時間,也是大崖頭村油桃批發市場最紅火的日子。
這段時間,市場成了村子里最先蘇醒的地方,為避免溫度過高影響桃子新鮮度,凌晨一兩點,摘好桃子的桃農就陸陸續續來到這里,將收獲的油桃進行分揀、裝箱,等待貨運車輛將油桃賣往全國各地。
記者來到這里時已經是下午三點,偌大的市場已經比上午安靜了許多,但仍有幾戶桃農在籌備裝車發貨。
桃農在市場準備“發貨”,鐵門處為市場辦公室
“你要是上午早點來,那個時候才熱鬧呢。”市場日常事務負責人魏彥京熱情地向記者介紹道,他身著黑色運動褲、黑色長袖,袖子擼到肘部以上,邊說著,邊遞給了記者幾個油桃。
這幾個油桃足有成年男性的拳頭大小,色澤紅黃相襯,一口咬下去,只覺脆嫩鮮甜。魏彥京指著市場里相同品相的油桃告訴記者,桃農正在分揀,同樣大小的桃子批發價在10多元,桃農會根據桃子大小區分定價。
“這幾年油桃的價格一路上漲,桃農們種植基本沒有什么風險,生活水平明顯越來越高了,現在我們村大多數村民家里都有三四個棚(約5畝地),一年能掙10多萬元,最大的種植戶有11個棚(近16畝),年收入25萬元以上。”魏彥京自豪地講解道。
曾經大崖頭村也以傳統的農業作物生產為主,一個3口之家忙碌一年也不過兩萬元左右的收入。為擺脫傳統農業生產的局限,1997年前后,大崖頭村村黨委組織了部分村民外出考察學習,后有5戶最先開始了油桃種植的嘗試。
“油桃這個東西不嬌氣,但對生長溫度要求高,在我們這種必須得建大棚,這就是一筆不小的投入呢,雖然當時是竹子搭建的,成本比現在低一點,但普通農民也很難一下子拿出來那筆錢。”村民朱全淑站在辦公室門口,頭發扎成半馬尾,穿著白色外套,熱情地向《華夏時報》記者講起了大崖頭村的油桃發展史。
“當時大家的需求幾千元、幾萬元的都有,雖然錢不算多,但果莊信用社(現莒縣農商銀行果莊支行)的姬主任為了我們真得是東奔西走,為大家批到了一筆貸款,解決了我們的燃眉之急。”朱全淑感慨道,“當時姬主任和我們開玩笑說,等富裕起來可不能忘了他們,怎么可能忘呢,我們現在存款、貸款都在農商銀行辦。”
據了解,當地油桃種植的回本周期較短,一般果樹種植后第二年就能有產出,而且利潤相對較高,因此在最初5戶村民的帶領下,大崖頭村如今有三四百戶人家都參與了油桃種植,2000多畝地上有1800多畝都種上了油桃。
多方合力促發展
村民朱新明就是在2005年加入的油桃種植的隊伍,他皮膚被曬得黝黑,但牙刷得很白,頭發兩側短上面長,非常時興,他告訴記者,當初自己投入了兩萬多元,在農信社貸了兩萬元,建設了3個蔬菜大棚(近5畝地)。
“第一年畝產就達到了四千來斤,雖然當時油桃價格低,但一畝地收成也近一萬五千元,當年就回了本。”朱新明表示,莒縣農商銀行的資金支持讓他獲得了第一桶金,“別的村見我們富起來了,也開始學我們,我們村的女子嫁到外村,也把油桃種植技術帶過去了,現在油桃已經成了整個果莊的特色。”
隨著特色產業的發展壯大,一方面,為解決油桃品種單一老化問題,果莊供銷社積極與莒縣桃樹研究所開展合作,對接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先后推廣了多個系列優質油桃新品種;另一方面,為解決市場銷售問題,莒縣供銷聯社對接當地黨委政府,由果莊供銷社流轉土地,投資180萬元在大崖頭村建成了占地面積7000平方米、建筑面積5500平方米的“大崖頭村油桃批發市場”。
“桃農統一將油桃拉到市場上,油桃收購中介統一收購,這樣銷售更方便了,油桃交易也更有序。”魏彥京介紹。
據了解,如今大崖頭村油桃批發市場每天的交易量可達到30萬斤至70萬斤,為當地提供了就業崗位2000多個,也拉動了當地餐飲、住宿、物流、運輸等多個相關產業的發展。
但2020年,受疫情影響,物流交通受限,果莊鎮油桃銷售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油桃滯銷,桃農不得不降價出售,桃農利潤微薄,資金回籠不及時,影響了擴大生產和品種技術升級。
在此期間,莒縣農商銀行積極發揮了農村金融機構的擔當,推出了“信e貸 ”等一系列特色信貸產品,并依托“魯擔惠農貸”“創業擔保貸”等政策性貼息貸款,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和降息讓利幅度,共為桃農辦理貼息貸款105戶,金額1460萬元,累計讓利40余萬元,有效保障了油桃產業的健康發展。
而市場上大量的交易背后也隱藏著無數的結算難題。由于許多交易涉及到現金結算、跨區域結算,桃農回款的安全性、及時性、便捷性亟需保障。
莒縣農商銀行再次為民著想,積極參與到了油桃交易市場的結算流程。通過在市場設立駐點辦公室,該行在市場創新油桃款支付結算方式,購買結算錄入專業軟件,在油桃市場以現場發編號、現場打存單的方式,使油桃市場交易更加順暢。
莒縣農商行大崖頭村油桃市場駐點辦公室,工作人員正在忙碌
“桃農將單據交給辦公室的工作人員,收購商算完賬后我們會代收,將回款打一張存單給桃農,不用現金交易了,拖欠貨款的問題也解決了。”莒縣農商銀行果莊支行客戶經理趙澤銘向記者介紹,該支行每天至少兩名員工在市場,兩人兩班倒,基本達到了24小時提供服務,“交易季節我幾乎每天會在這個市場和銀行之間往返。”
據介紹,整個5月—6月,駐點辦公室人員每天約處理單據約2100余份,年油桃交易量達3.5億元。
目前,京東、順豐、申通、迪達等多家快遞物流公司也已經入駐果莊的油桃市場,可直通上海、廣州、南京等全國各地。無疫情影響年份,通過恒溫庫預冷,油桃遠銷俄羅斯、土庫曼斯坦等國家。
農民富起來了,使用資金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趙澤銘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現在當地桃農多在11月至來年3月份產生用款需求,四五月份油桃上市后就可以還清貸款,“現在的貸款期限都比較短,多為流動性資金需求。”
大崖頭村的致富故事不僅是農民們的自強故事,也是莒縣發展特色農業的一個縮影。它向我們展示了鄉村振興的圖景,也鼓舞著更多的農民們走向致富之路。
責任編輯:孟俊蓮 主編:張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