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8月25日,國常會審議通過了《醫藥工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醫療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會議強調,要著眼醫藥研發創新難度大、周期長、投入高的特點,給予全鏈條支持,鼓勵和引導龍頭醫藥企業發展壯大,提高產業集中度和市場競爭力。
會議還強調,要著力提高醫藥工業和醫療裝備產業韌性和現代化水平,增強高端藥品、關鍵技術和原輔料等供給能力,加快補齊我國高端醫療裝備短板。要充分發揮我國中醫藥獨特優勢,加大保護力度,維護中醫藥發展安全。要高度重視國產醫療裝備的推廣應用,完善相關支持政策,促進國產醫療裝備迭代升級。要加大醫工交叉復合型人才培養力度,支持高校與企業聯合培養一批醫療裝備領域領軍人才。
與此同時,8月25日,國家藥監局公布《藥品附條件批準上市申請審評審批工作程序(試行)(修訂稿征求意見稿)》。該文件明確指出,某藥品獲附條件批準上市后,原則上不再同意其他同機制、同靶點、同適應癥的同類藥品開展相似的以附條件上市為目標的臨床試驗申請。隨著門檻逐漸提高,臨床研發速度愈發成為創新藥企的核心競爭力,預計臨床管線豐富,臨床執行效率高的龍頭藥企的先發優勢有望擴大。
(相關資料圖)
此外,周末衛健委指出各地改善醫療服務已取得階段性積極成效,服務流程、診療模式、就診環境等均迎來優化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醫藥行業相關政策不斷出臺,產業生態持續完善,如出臺《十四五醫藥工業規劃》、《“十四五”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規劃》。相關政策文件的陸續出臺有望促進醫藥工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創新藥、高端醫療設備、中醫藥等板塊創新成果轉換,有望相關龍頭企業提供更加優渥的環境和助力,同時也有助于提振醫藥板塊投資信心。
板塊業績方面,截至8月27日,A股生物醫藥行業上市公司中,已有285家公司披露了2023年半年報。營收方面,有12家公司營收破百億元,另有102家公司營收超10億元。利潤方面,共有186家公司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長,占已披露半年報公司總數的65.26%。
中泰證券指出,當前時點仍然強調從“底部”、“業績”和“邊際催化”三個維度選擇標的,持續建議把握“避風港”,比如院外為主的中藥OTC、消費醫療、連鎖藥店等;其次建議關注有望迎來需求、政策等底部拐點的產業鏈上下游,如CRO/CDMO、特色原料藥、低值耗材、科研試劑、骨科等;同時建議持續尋找業績有望超預期的個股。長期而言,堅定看好政策扶持下的產業創新升級,如創新藥、創新器械、中藥等。
中航證券指出,短期來看,目前醫藥行業整體估值水平仍然處于歷史底部位置,行業基本面整體依舊穩健??傮w來看,受益醫療新基建,具備進口替代和自主可控能力的高端醫療器械龍頭,以及受益于政策扶持的創新型成長企業及其產業鏈和新興產業,或將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建議重點關注藥明康德、復星醫藥等。
長期來看,隨著藥品、耗材帶量采購工作持續推進,安全邊際高、創新能力強、產品管線豐富和競爭格局較好的企業有望在長周期持續受益,建議繼續圍繞創新藥及創新藥產業鏈、高端醫療器械、醫療消費終端和和具備稀缺性和消費屬性的醫療消費等布局,同時挖掘估值相對較低的二線藍籌。
相關概念股:
藥明康德(02359):國內醫藥外包行業龍頭,是國內最早開始從事醫藥研發生產外包的CRO和CMO一體化公司,為全球生物醫藥行業提供全方位、一體化的新藥研發和生產服務。
康龍化成(03759):公司為客戶提供跨越藥物發現、藥物開發兩個階段的全流程一體化藥物研究、開發及生產CRO+CMO解決方案。
泰格醫藥(03347):國內臨床試驗CRO企業龍頭,主要為國內外醫藥和醫療器械創新企業提供創新藥、醫療器械及生物技術相關產品的臨床研究全過程專業服務。
復星醫藥(02196):國內創新藥龍頭之一,一季度實現收入108.71億,同比增長4.68%,實現歸母凈利9.87億,同比增長116.17%。
同仁堂國藥(03613):是全國中藥行業著名的老字號。主營零售店鋪銷售中藥產品及保健品,提供中醫診斷服務,以及批發中藥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