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段時間,我曾說過:大眾是傳統跨國車企中,轉型電動汽車最堅決的。很多人不以為然,但事實總是勝于雄辯,這不,大眾又干“狠事”了。
根據外媒的爆料:大眾集團準備對其軟件子公司Cariad(主要研發車機系統和智能駕駛),進行人事大換血;原因是Cariad無法完成母公司為其制定的目標,包括IQ.Drive自動駕駛系統在內的眾多軟件項目,一再出現“完成時間延遲”、“體驗感極差”、“成本激增”等問題,讓母公司大為震怒。
據悉,因為Cariad的軟件開發進度緩慢,最終導致保時捷純電車型Macan和奧迪Q6 e-tron的發布延遲,并在2022年造成了高達21億歐元(折合150億人民幣)的巨額損失;大眾CEO奧利弗·布魯姆忍無可忍,開始對Cariad團隊進行大換血。
(資料圖片)
外媒“商業內幕”的報道截圖
2
據說,這次對Cariad團隊的大換血,將史無前例:包括Cariad首席執行官、首席財務官、首席技術官、首席采購官在內的所有高管,將被打包解雇、統統滾蛋;超過5000名的Cariad員工,也有很多面臨被裁。
大眾希望通過大換血的方式,強化Cariad的技術戰斗力,讓大眾的軟件水平,尤其是車機系統,不輸于特斯拉和眾多的中國競爭者。
與此同時,大眾還在去年11月底,與中國AI公司-地平線,聯合成立自動駕駛公司,希望利用中國在軟件方面的技術、人才優勢,提升大眾的車機系統水平。畢竟,歐洲和德國的互聯網產業并不發達,總部位于歐洲的Cariad,軟件研發水平欠佳,生態是個很大的問題。
cariad官網截圖
3
說實話,看到大眾用如此緊急的方式,去解決純電汽車的車機體驗問題,我還是挺佩服的。雖然問題很多,但大眾選擇了直面困難,用鐵血手腕去解決,而不是像日系豐田一樣,閉上眼睛當看不見:只要我不大力轉型電動汽車,問題就不會產生。
有一說一,目前的大眾,在電動汽車的硬件方面,已經趕上了主流水平;純電平臺有了,純電車型也鋪開了。所差的,就是在車機系統方面,一旦大眾能夠補齊軟件短板,那它在純電汽車領域的競爭力,還是不可小覷的。
正如小杰我一直堅持的:未來的純電汽車,將是特斯拉、比亞迪、大眾三足鼎立的態勢,大眾可以利用自己有歐洲大本營的優勢和全面轉型電動汽車的堅硬意志,成為最終的勝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