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轉自:證券日報
在基本面利好配合下,央企主題基金的“吸金”效應愈發明顯。
Wind數據統計顯示,二季度以來截至5月21日,從新成立ETF或全市場公募基金來看,央企主題基金成為最大贏家,多實現超額募集。
多位公募基金經理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隨著改革紅利不斷釋放,央企上市公司長線投資價值凸顯;同時,從央企改革指數來看,當前高盈利、低估值和高股息率等特征比較突出,這也是央企主題基金成為最“吸金”熱門產品的原因。
Wind數據統計顯示,二季度以來,新成立ETF產品數量為16只,平均發行份額為4.73億份,合計發行份額為75.72億份;其中,繼華泰柏瑞央企紅利ETF開啟比例配售之后,廣發基金、匯添富基金5月18日相繼公告旗下中證國新央企股東回報ETF提前結束募集。
從募集周期來看,二季度新成立的ETF中,有產品最長募集周期高達89天,且募集規模不足3億元;另有10只產品募集周期在10天以上,募集規模均在6.5億元以下。整體來看,央企主題基金成為最大贏家。
“從央企結構調整指數的行業分布看,主要重倉股分布在電子、計算機、通信、國防軍工等行業;央企結構調整指數包含50.2%的戰略新興產業權重,涉及43只成份股,新經濟特征明顯,這也是近期央企主題受熱捧的原因。”華夏基金數量投資部總監榮膺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隨著改革紅利不斷釋放,當前央企上市公司長線投資價值凸顯,同時,央企改革指數高盈利、低估值等特征明顯,指數質地優異,在目前市場環境下更具投資性價比。
南方中國國企ETF基金經理龔濤告訴記者,當前國企優勢在于市值規模大、抗風險能力較強,在A股市場全面注冊制背景下,凸顯上市國企大市值、永續經營特點,未來國企或享有更高的成交額和估值溢價。“中國特色估值體系行情基礎邏輯是長期的估值范式重構,資本市場全面注冊制下國有企業永續經營的優勢將被市場重新定價。”
按照基金成立日計算,二季度以來,全市場合計新成立基金數量達163只。其中,最高募集規模為70.02億元,另有13只產品募集規模在20億元至70億元之間,雖然有多達48只產品募集目標在50億元至100億元之間,但均未實現全額或超額募集。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全市場正在發行的產品有198只。計劃募集份額最高上限為80億份,有27只;另有70只產品計劃募集份額上限在10億份至80億份之間。從正在發行的產品分類來看,除了部分“固收+”產品外,指數基金也占據一定比重,也有一只央企主題基金處在發行中。
2023和百萬基民在新浪財經定投基金,一鍵購買抓住更好投資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