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下午5時許,家住瓦窯村的張先生獨自到凈瓶山大橋附近河段游泳,意外發生溺水。雖然,救援人員、醫護人員和民警相繼趕到將張先生救起,但搶救后張先生仍不幸溺亡。據悉,張先生身著特殊的游泳衣,還帶有救生球、潛水鏡等裝備,看上去并非游泳新手。為什么水性特別好的老手,也會不幸溺亡呢?漓江公安分局民警指出,在野外環境里游泳,水情復雜,也沒有專門的救援人員,本來就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情,就算是水性很好的“老手”同樣存在危險。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凈瓶山大橋附近水域,是我們多次強調的‘危險水域’,也是市內溺亡事件最高發的水域之一,沒想到還有人以身試險,導致意外發生。”民警說。
同時民警指出,根據以往的經驗,隨著氣溫逐漸升高,下河游泳的人會極速增多,從5月底至10月份也是溺水事件的“高發期”,市民應提高自身安全意識,不要到無安全設施、無救援人員的水域活動,確保人身安全,請勿以身涉險。
●漲水期間遠離這些地點
針對最近一段時間桂林強降雨帶來的汛情,漓江派出所民警也給出了一些安全建議:
首先,在漲水期間一定要遠離容易發生落水的河堤、河岸,以免踩到松軟、濕滑的河堤,導致意外落水。
同時,留意汛情警示信息,如上游泄洪、暴雨等信息,這些都有可能引起江水水位的突然上漲,這時就不要隨意到河邊嬉戲,以免出現水位突然上漲被困的情況。
另外,接到“山體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預警時,就意味著一些居于山下的居民和有關部門要提前進行檢查,并轉移到安全地方。
消防救援人員也介紹,在一些山谷、林地等戶外地帶,遭遇強降雨期間,應該第一時間到地勢較高的安全地方等待救援,并保持通信暢通,切勿滯留在山澗、小溪這些容易遭遇山洪的地帶。
●牢記處險知識
暑期也即將到來,戶外水域暗藏危險,該怎么提前避險?遭遇危險,又該怎么自救、施救?
桂林市冬泳協會周先生有30多年冬泳經驗。談及如何“處險”,周先生提出了“避險”的概念,“‘避險’最重要的就是選擇游泳場所,特別對于小孩來說,最佳的地點肯定是游泳場館。下水前的熱身運動,也十分必要,沒吃飯、吃得太飽、喝了酒都不建議游泳。此外,一定要選擇合適的救生設備,特別孩子要選擇救生衣?!敝芟壬f,“下水前充分準備,可以最大限度起到避險效果?!?/p>
桂林市祥和救援的路先生,從事漓江救援超過10年,他為記者羅列了幾種常見“險情”的應對辦法:
應對抽筋,可以先用一只手用力按揉、拉扯小腿或腳掌抽筋處緩解,如果周圍有漂浮物體,可以先抓住漂浮物暫緩,減少體力消耗,等待抽筋緩解后立即移動到安全地方。
若被水草纏繞,一定要保持頭腦清醒,可以先嘗試解除纏繞,或者找水底尖銳物品劃破水草求生。
一旦遇險,要大聲呼救或者揮手示意求救。
當救援者出現時,切勿過于驚慌抓抱救援者,應聽從指揮,讓救援者帶著游上岸。
另外,漓江派出所民警也特別指出,對于未成年人、老人遇到別人溺水,并不建議在沒有救援條件的情況下貿然下水救人,“務必要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再設法施救?!?/p>
來源丨桂林晚報(記者陸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