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新消費日報6月29日訊(研究員 梁又勻),2023年國內外旅游行業的快速反彈讓不少虧損數年的上市旅游企業“久旱逢甘霖”。然而在業務快速扭轉的同時,此前兩年的經營危機還環繞在不少旅游企業頭上。
【資料圖】
近期,*ST凱撒(下稱凱撒旅游)收到了三亞房東的進一步催債。由于凱撒旅游整體已實際上資不抵債,負債資產金額較大,該房東直接向法院提出了重組公司申請。
不過,該重整申請并未啟動。凱撒旅游表示,重整或預重整是否成功也存在不確定性;即使法院決定受理預重整申請,也不代表公司正式進入重整程序。
正當旅游行業內對凱撒旅游的遭遇感到唏噓時,6月28日深交所向凱撒旅游發出關注函,要求公司說明其與房東三亞建設之間的詳細債權糾紛信息,并解釋公司是否存在通過破產重整逃廢債、損害債權人及中小股東利益的行為。
6月29日,凱撒旅游又公布了大股東凱撒世嘉、新余柏鳴的連續減持公告,減持規模達總股數的1%。從成交價格來看,凱撒旅游近4天的連續漲停(單日漲幅5%),主要得益于大股東的集中減持。
不論是經營數據還是監管一系列的追問,似乎都說明凱撒旅游已經到了“生死關頭”。
90萬“拖垮”上市公司?
從公告內容來看,導致凱撒旅游面臨重整局面的是89.87萬元的租賃欠款。
由于租賃合同已于2023年6月初到期,房東三亞商務區開發建設有限公司以凱撒旅游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但具備重整價值為由,向三亞中院申請對公司進行重整,并申請對公司進行預重整。
雖然對于一家年入上億元的上市公司而言,該欠款金額并不多,但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月31日,凱撒旅游未經審計總資產為24.79億元,凈資產為-9.47億元。同時,2023年一季度財報數據,公司實現營收7679.81萬元,凈利潤虧損4249.42萬元,仍無法快速走出虧損陰影。
疫情對國內旅游業的沖擊,成為了凱撒旅游的頭號危機。新消費日報對比此前數年財報數據發現,2017年、2018年凱撒旅游憑借高端出境游以及國內中高端度假等業務,創下營收、凈利潤新高。
2017年公司營收從60億元左右猛增至80.45億元,凈利潤達2.44億元;2018年公司營收穩定在81.8億元,凈利潤2.19億元。至2019年凱撒旅游營收下降至60.36億元,凈利潤1.52億元,但也持續跨界免稅、郵輪等業務形態。
2020年以來,國內旅游大都遭受了強烈沖擊,關注出境游的凱撒旅游也不例外。連續三年的虧損和營收下滑,讓公司不得不從旅游轉型,努力發展航空配餐服務和免稅等新業務。2020年,為經營免稅業務并抓住海南旅游的需求,凱撒旅游還將總部搬遷至海南三亞。
及時調整運營策略在同類旅游公司中并不稀奇,但與其他公司不同的是,凱撒旅游的危機來勢洶洶。
2022年財報顯示,凱撒旅游年營收跌至3.2億元,同比下滑65.99%,凈利潤虧損達10.22億元,同比擴大48.11%,旅游業務占比跌至不足20%。在過去三年內,公司累計營收僅為28.75億元,而合計虧損卻達到了24.78億元。
2022年凱撒旅游所有者權益為-6.58億元,首次出現負資產情況;同年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3.83億元,同比下降352.89%。不論是其自身評估還是債權人都一致認為,凱撒旅游已無力償還大部分債務。
半年內連收三份關注函
連續三年虧損,且始終無法改善經營情況,凱撒旅游很快被監管貼上退市預警標簽。2023年至今,凱撒旅游已收到來自深交所的三份關注函。
前兩份關注函分別涉及2022年財報審計問題,以及公司控股大股東變化情況。其中,關于2022年財報審計問題的關注函遭遇凱撒旅游一再拖延,至今仍未正面回應。
6月28日發出的新關注函則提出,凱撒旅游可能通過破產重整逃廢債、損害債權人及中小股東利益。據介紹,重整不同于破產清算,是以挽救債務人企業、恢復公司持續盈利能力為目標的司法程序;不少經營不善的公司調整經營模式,甩開欠債負擔,重新開始的好機會。
凱撒旅游大股東海航旅游母公司海航集團,就曾通過重整計劃出售部分非核心資產,與債權人溝通實現債務減免和延期償還,以提高公司償債能力。2023年6月,凱撒旅游孫公司北京凱撒國旅就曾被多名債權人申請破產重整,理由為欠款無法歸還,其中也包括對凱撒旅游的上千萬元欠款。
面對類似的重整局面,凱撒旅游董事會表示愿意積極配合。公告意見顯示,若法院裁定公司進入重整,公司將在平等保護各方合法權益的前提下,積極與各方共同論證解決債務問題和未來經營發展問題的方案,爭取早日形成重整計劃草案并提交債權人會議審議及法院批準。公司將力爭通過重整計劃的執行,最大程度改善公司資產負債結構,提高公司經營能力,推動公司早日回歸健康、可持續發展軌道。
在同一份關注函中,深交所還針對大股東違規占用公司資金不還、近期公司股價波動異常等問題提出了關切。
努力自救有效嗎?
面對賴以生存的大規模出境游市場萎縮,凱撒旅游始終在積極自救。
2023年4月,凱撒旅游發布了一則自查公告。內容顯示,公司主要控股股東之一的凱撒世嘉及其關聯單位存在對上市公司7.81億元的非經營性資金占用。
占用的資金使用范圍包括:借無實質背景或超出正常業務范圍的經營性活動使用資金、借第三方經營欠款名義對外支付資金、代收第三方回款、聯合上市公司共同對外投資項目卻未能展開有效業務等。
據天眼查股權穿透顯示,凱撒世嘉及其關聯公司大部分由上市公司現任董事長陳小兵實際控制。這可以理解為集團公司內部為開拓新營收增長點進行的“輾轉騰挪”,只不過始終未能奏效。
過去數年內,凱撒旅游做出的努力還包括基于海南的離島免稅政策與打造國際旅游島的規劃,在海南設立海南同盛世嘉免稅集團;與三亞政府建立合作,完善國際游客接待服務、發展高端度假;推出多條國內特色旅游路線;孵化升級健康飲品品牌;穩定配餐業務頭部地位等。
凱撒旅游還一度試圖從京東手中收購途牛部分股權、與眾信旅游合并實現業務互補,但最終均未能成功。
進入2023年國內外旅游出行全面復蘇,凱撒旅游也終于可以將經營重心從配餐業務轉移至旅游團運營。
據近期凱撒旅游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顯示,2023年至今,凱撒旅游交易流水持續增長,多日交易流水突破百萬,單日最高突破500萬。目前公司正在以超預期的速度有序復蘇,各項業務數據均持續向好。
隨著旅游市場逐漸恢復,公司現金流開始出現緩解。業務層面上旅游業務現金流已可以正常運轉,截止目前恢復以來每個月都有會300-400人的大型企業團建業務;除北京已開的10家門店外,正在陸續籌建恢復北京以外區域的分公司及服務網點。
面對暑期預訂高峰,凱撒旅游已經開始提前布局,已推出瑞士親子游、香港研學、西昌火箭發射科普游、馬爾代夫自由行、新西蘭自然之旅等路線,其中不少受到熱烈咨詢及報名。此外,針對巴黎奧運會公司還推出了票務代理銷售業務。
據介紹,公司2023年還將持續深耕“服務消費+商品消費”兩大消費領域,以旅游、食品為核心主營業務,融合文旅新業態及零售消費新模式、免稅業務、航旅購支付金融服務。
不過,當前出境游仍然受航空班次、簽證等因素影響,處于持續恢復中,僅僅恢復正常經營對于凱撒旅游的背后金額巨大的欠款而言遠遠不夠。借旅游業恢復之機積極爭取重整,或許也是不錯的選擇。
若想要實現業務重組、卸下債務負擔、輕松上陣,凱撒旅游需要做的仍是盡快認真回答來自監管的多份關注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