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人民網合肥8月28日電(呂歡歡)8月28日上午,安徽首座“油氣電氫服”一體化綜合能源港(下塘梧桐大道站)在合肥市長豐縣舉行開業儀式,該項目的投產運營標志著安徽以充換電基礎設施“一張網”為核心的綠色出行服務體系建設取得了良好開局,也為成為全國新能源車出行最友好省份打造出一張靚麗名片。
何為“油氣電氫服”一體化綜合能源港?在現場,安徽省充換電公司董事長吳海介紹稱,該一體化綜合能源港位于長豐縣下塘鎮,占地面積約17.5畝,總投資近億元。作為交通領域能源供應基礎設施,它集“油、氣、充電、換電、加氫” 等多種服務為一體。
該綜合能源港圖。安徽省能源集團供圖
“項目運營后,單日最大可滿足2000輛燃油車、80臺次氫能公交、576臺次充電車輛、300臺次換電車輛的供能需求。”吳海在現場為大家算了一筆賬,與傳統加油站相比,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約16647噸,折合標煤約6658噸,相當于減少7230輛油車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與此同時,該一體化綜合能源港還能實現站內微能網與電網的雙向互動,對“源網荷儲”一體化具有重要的示范意義,為下一步實現“車、站、網”協同互動,探索“互聯網+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推廣V2G、S2G等新興技術應用,助力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開辟新路徑,提供新選項。
該綜合能源港圖。安徽省能源集團供圖
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快速增加,交通領域供能整體呈現綠色化、低碳化、共享化的發展趨勢,推進能源綜合改革對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作為安徽省積極探索能源綜合改革工作首個試點縣,長豐縣持續用項目“金剛鉆”攬好改革“瓷器活”,上述一體化綜合能源港便是長豐縣與安徽省能源集團積極探索能源綜合改革的成果展示。
人民網安徽頻道了解到,目前,長豐縣分布式光伏、小風機發電項目、陶樓“光伏+智慧農業”示范基地、燃氣調峰電站、宇橋生態科技園低碳能源供給示范項目、造甲鄉綠色低碳循環農業科創產業園等相繼落成及推進,讓能源綜合改革“試驗田”迎來大豐收,持續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奮力實現長豐縣環境品質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