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面對晚清政府的思想腐朽,統治者對當世的情況執迷不悟,但是雖然統治者沒有眼光,不代表整個大清王朝全是這樣的朽木啊,因此在晚清時期也是出現了這樣一批人,想要通過改革的方式,最終贏得扭轉頹勢的機會,但是這一切似乎太天真了,不管是百姓還是統治者,思想已經是被封建文化腐蝕到一定程度,即便是有人開眼看世界,但是對整個清朝的統治還是沒有任何影響,所以在變法期間,也是有很多維新派付出了寶貴的生命。
其中譚嗣同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我們知道譚嗣同著實是一個人物,在譚嗣同的眼中,早已經想著挽救清朝的頹勢,于是他就發動變法,在變法期間,也是得識了康有為,梁啟超等人,他們也是受到譚嗣同的感染,最終成為了維新變法的一員,但是之后發生的事情,則是讓譚嗣同后悔不已啊。
在甲午海戰戰敗之后,譚嗣同等人已經對于清朝的腐朽統治忍無可忍,希望通過武力的方式將皇上以及慈禧太后消滅掉,但是這個時候的譚嗣同很顯然沒有得到強大的支持,雖然光緒皇帝對自己還是比較支持的,但是我們又知道光緒帝則是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即便是熱情高漲,但是沒有能力去做。就這樣整個變法都是指著譚嗣同一個人去維持。
那么這個時候的康有為在干什么?康有為其實就是一個偽君子,這個人的出現沒有對變法起到任何作用,反倒是貪圖了很多利益,簡直是讓人們對其的所做所謂感到憤怒。
面對著維新變法受到頑固派的沉重打擊,這個時候的光緒帝被軟禁起來,譚嗣同則是受到了頑固派的殘忍傷害,就這樣在正義的變法面前,譚嗣同沒有選擇茍且,而是非常堅定地選擇用自己的鮮血來震懾這些頑固派的思想,就這樣譚嗣同等人被殺害,因為頑固派的思想太過于腐朽,即便是鮮血也是無濟于事!
那么這個時候的康有為呢?干什么去了,要么說他是一個偽君子了,面對這樣的結局,康有為則是離開了中國,開始到世界各地游說四方,甚至在北歐地區買下一座島,在島上過著消遣的生活,在島上康有為和自己的姨太太,一起怡享天年,那生活簡直要比皇上還要舒服,康有為的生活之所以可以這么富足,還有一點則是通過對世界上的華僑開始游說:保皇,以此來獲取更多的利潤。如此虛偽的一個人,可以說能夠活的長久就是依靠自己的嘴皮子,雖然生活非常富足,但是給后人留下 的名聲都已經是臭了!這樣的結局你會認同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