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上半年車市,價格戰是繞不過去的關鍵詞,不論是傳統車企還是新勢力,都被迫卷入這場激烈的競爭,在這樣的環境之下,車企要保持良性的經營,能否做好市場轉化與成本控制就顯得尤為重要。
(資料圖片)
近日,零跑汽車(09863.HK)發布2023年上半年財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8.13億元,同比增長14%,創同期新高。零跑汽車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凈額為1.52億元,而去年同期經營活動使用的現金凈額為5.81億元,增加7.33億元。
對于營收增長,零跑汽車表示,主要是由于產品組合優化,使得產品平均售價隨之提高。也就是說,雖然整個市場的售價在下行,零跑卻完成了逆升,并在業績直接體現,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年底毛利率有望轉正
對于車企而言,銷量毫無疑問是最重要的晴雨表。根據財報,至2023年6月份,零跑汽車累計交付20萬臺,有力滲透15萬-20萬大眾化新能源市場,實現了質與量齊飛。
其中,6月交付達13209臺,單月交付量持續創新高,當月位居新勢力第二;7月交付再次創單隨之月交付新高,共交付14335臺新能源汽車,其中C系列交付超過12000臺,占比約85%。
受售價較高的C系列帶動,零跑汽車單車收入同比增長27%,達到13萬元。單車收入的增長也大幅改善了毛利率。今年上半年,零跑汽車的毛利率為-5.9%,同環比均改善。
在財報發布后的業績交流會上,零跑的管理層表示,隨著交付量的增大,規模效應會攤薄制造、折舊的成本,此外,單店銷量提升之后,銷售額的返點比例也會有所下降。
另外,為了更好地應對市場競爭,零跑汽車對于渠道的布局也有調整,從強調擴店的數量,到更強調單個門店的銷售、服務能力,今年上半年門店數量減少,但覆蓋的城市卻增加了,精細化管理更進一步。
零跑汽車高級副總裁、董事會秘書敬華透露,下半年將推出中大型轎車C01增程版,也會帶動銷量增長,預計接下來的幾個月里爭取1.5萬-2萬輛的月銷量。至于毛利率,長期來看,零跑今明兩年更多還是要搶占市場,因此不會追求高毛利率,整體節奏上,先是在今年年內轉正,然后逐步提升改善,最終希望能夠到達25%以上的行業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談及下半年車市,敬華表示,七八月以來,車企降價的動作又多了起來,整體的競爭仍然會持續,但零跑已經做好了相應的準備,有進一步降價的空間。
全域自研帶動技術降本
所謂風浪越大,魚越貴。上半年激烈的價格戰之后,零跑抓住機會,從一月的低谷逆襲至如今的頭部,從如今高管的發言來看,對于下半年的競爭,零跑依舊有著自己的底氣。相較于其他友商而言,全域自研是零跑最為核心的競爭力之一,這不僅讓零跑的技術降本成為可能,也使得零跑能夠快速推進新的架構、平臺以及車型。
資料顯示,零跑已完成核心電子部件自研,覆蓋整車成本70%,同時研發了智駕芯片,率先完成1顆SOC+1顆MCU的駕艙融合。
零跑持續進行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的研發創新,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研發投入為8.23億元,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5.26億元增加56.4%;研發人員為2308人,占比達30.97%。
2023年上半年,我們持續進行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的研發創新,開發了CTC(電池底盤一體化)2.0技術,提高整車集成度,電池能量密度更高,結構強度更高,成本更低,同時相容800V高壓平臺,解決用戶充電焦慮。
在電驅總成技術方面,進一步迭代高效油冷電驅總成,在集成度、噪聲、振動與聲振粗糙度(NVH)、功率密度、成本等參數上領先行業。7月31日,零跑還發布了全域自研的最新成果-[四葉草]中央集成式電子電氣架構。
零跑的管理層表示,成本管理一直是公司在著重執行的。零跑后續發布的車型都會采用上述架構,在降本上會有明顯效果。
舉例而言,原本獨立驅動的行人警示喇叭,轉變為由高通8155驅動的外置喇叭,在降本的同時還能實現多音頻控制,并提升用戶的體驗;在熱管理模塊,零跑通過高度集成的創新設計,將15種熱管理模塊集成至一個模塊,節省了閥門以及管理結構,實現降本和產品的輕量化。
技術輸出成第二增長曲線
除了降本之外,零跑的技術積累未來還將成為公司創收的重要手段。零跑管理層在業績交流會上表示,公司也尋求在近期發揮零跑的技術優勢,作為一個tier1的供應商,與歐洲、東南亞、中東的機構或整車企業進行技術上的聯合研發和共享。技術合作帶來的收入毛利率會遠高于賣車。
新能源車企進行技術授權這一模式近年也逐漸在市場顯現。特斯拉曾透露,正與主機廠談判,以授權其全自動駕駛(FSD)技術。近期大眾斥資7億美元入股小鵬,合作開發電動車車型,則標志著中國自主品牌在電動化、智能化領域的能力得到行業認可,并為后續國內整車及零部件出海打開想象空間。
申港證券的研報認為,中國新能源產業已逐漸成為全球新能源變革的技術輸出中心。中國自主品牌利用電動汽車發展的技術優勢和市場規模彎道超車,在與外資品牌的合作中逐漸擁有話語權,合作模式由“市場換技術”變為“技術輸出”。長期看好在新能源領域具備先發優勢的自主車企。
據零跑汽車創始人、董事長朱江明介紹,零跑與合作伙伴共同探討「四葉草」平臺的四種合作方式:中央超算+周邊控制器;中央超算+周邊控制器+電池+電驅;整個下車體(包含前面兩項);整車級平臺合作。目前比較確定的有兩家(合作對象),一家為整車技術的授權,另一家為下車體技術架構的授權。
針對這兩個合作對象,近期也傳聞不斷。先是有市場消息稱,一汽-大眾旗下品牌捷達正在與零跑汽車進行洽談,或購入零跑的技術平臺,再是有媒體報道稱,全球第四大汽車制造商Stellantis正考慮與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合作,選擇之一便是零跑。
對于傳聞,市場反應較為積極,8月24日至8月25日,零跑汽車在兩個交易日的股價漲幅達到20%。8月28日,零跑汽車盤中漲超6%,市值一度超450億港元。
不過零跑的管理層表示并不會對外部報道進行評論,但對自身的技術抱有十足信心:“零跑全域自研的優勢會在車型開發、技術應用方面有所體現,尤其是在十多萬元車型上有超強的技術競爭力,業界十分認可。同時零跑也有潛在的對外技術合作的機會,這將擴大零跑的業務量、增加在業內影響力,并且可以帶來直接收入,我們樂意去構建并尋求這樣的合作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