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海財經·證券導報7月26日訊(記者 符吉茂)海口市成功入選央視2022城市營商環境創新城市;第八次榮登中國美好生活城市榜單,其中“政府辦事效率”和“政府服務態度”這兩項滿意度排在36個省會、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中的第一位;在全省2022年營商環境評價中綜合得分排名第一,截至目前已連續三次在省級評價中奪魁;今年上半年新增經營主體63萬戶(同比增長73.23%),占全省的84.22%……
這是記者從7月26日召開的 “加快推動海南自貿港高質量發展”系列專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的。
據介紹,近年來,海口市堅持將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把手”工程,緊盯“到2025年營商環境達到國內一流水平”的目標,在優化營商環境上不斷發力,取得一定成效。
那么,海口市在營商環境建設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有哪些好的經驗做法?
一是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在全國首推“一照(證)通行”改革試點,通過“合證”實現“簡政”。在全省首推“無實體證照”改革,62類高頻證照實現免證辦理。推廣“區塊鏈+電子保函”擔保模式,實行無紙化電子招投標。上線公共資源“E”交易智慧監管平臺,對異常數據實時預警,實現全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
二是優化行政審批服務質效。實施分階段辦理施工許可,推動“拿地即開工”,使“項目等土地”變為“土地等項目”。將高頻民生事項全部納入通辦范圍,實現全覆蓋,讓企業和群眾在“家門口”就能辦成事、辦好事。實現線上外國人工作許可和居留信息共享和“聯檢聯審”,辦結時間由25個工作日縮短至7個工作日。
三是促進貿易投資自由便利。推動“零關稅”三張清單落地實施,提供備案、商品歸類、進口申報等“一站式”服務。推進“兩步申報”“提前申報”“兩段準入”等海關通關改革。開展進口貨物“船邊直提”“抵港直裝”試點。實施出口原產地證書“24小時預約,隨到隨簽”業務模式,實現原產地證書“即報、即審、即領”。建立外資企業聯系服務專員機制,為外企投資發展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
四是推動提升成果轉化利用。推動首個“海知基金”與“海知貸”投貸聯動試點項目落地。設立省智慧金融綜合服務平臺海口分站,引導金融機構通過平臺便捷投放信用貸款。鼓勵銀行機構創新金融產品服務著力破解上、下游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和痛點。
五是加強營商環境法治保障。規范訴訟和執行過程中財產保全、評估、拍賣、鑒定程序,推進“立審執”一體化協調運行。穩妥審結股權轉讓、保證保險合同等糾紛相關案件16000余件。實質化運轉破產法庭,審結破產等衍生訴訟類案件140余件。入選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試點城市,成立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自貿港知識產權法院高新區審判庭。成立金融法庭集中管轄全市范圍內一審金融糾紛案件。首創刑事裁判財產性判項執行單列式集中集約執行工作方法,累計執結此類案件700余件。
下一步,海口市市將依托剛剛掛牌的海口市營商環境建設局,緊緊圍繞最低市場準入、最簡權力清單、最優審批服務、最有效監管“四最”目標,不斷開創海口市營商環境建設新局面,為加快建設海南自貿港核心區和現代化國際化新海口提供堅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