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趙紅旗
□ 法治日報全媒體通訊員 胡慶標 陳健飛
“經過這次心理疏導,小美(化名)已經走出案件陰影了,還對未來學業進行了規劃。”7月3日,河南省許昌市襄城縣人民檢察院辦案檢察官介紹說。
(相關資料圖)
這是襄城縣檢察院辦理的一起司法救助案件,得益于許昌市人民檢察院構建的侵害人身權類司法救助大數據模型的助力。
今年初,襄城縣公安局將一起涉未成年人案件移送襄城縣檢察院審查逮捕,檢察官將卷宗導入侵害人身權類司法救助大數據模型,模型提示被害人小美符合司法救助條件,并推送民政、教育部門開展多元化社會救助。襄城縣檢察院在征求小美意愿后,結合其興趣愛好,與縣教體局共同幫助其回歸校園,習得一技之長;聯合民政部門為小美弟弟申辦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補貼,自今年3月起開始發放,并將小美弟弟妥善安置在福利院,解決了其學習與生活困難。
在救助過程中,襄城縣檢察院發現小美因案件打擊和家庭變故,變得敏感自卑、逃避生活,遂與襄城縣社工組織聯系,制定個性化方案對小美進行心理疏導。經過多次疏導后,小美最終走出陰影,回歸正常生活,這便出現了開頭的一幕。
“為解決司法救助線索發現難、救助標準不統一、司法救助與社會救助銜接不充分、監督治理不到位等問題,我們探索構建侵害人身權類司法救助大數據模型,推動高質效辦好每一個司法救助案件。”許昌市檢察院副檢察長王偉說。
許昌市檢察院對近三年來全市檢察機關司法救助案件進行認真分析后,發現侵害人身權類司法救助案件占司法救助案件總數的83%,案件類型高度集中,而且被(受)害人因不能及時得到賠償導致家庭生活困難的情形大量存在,被救助對象需要社會救助的也非個例,有必要通過大數據建模進一步提升該類司法救助案件的辦理質效。
“在建模過程中,我們著眼全面及時救助,在檢察機關案件受理環節,對案件卷宗進行了智能分析,全面及時篩查救助線索,實現檢察環節‘應救盡救’。”許昌市檢察院第八檢察部主任蔡偉偉介紹說,檢察機關著眼開展輔助性救助,將無法通過訴訟獲得賠償、補償作為篩選條件;著眼實現公平救助,統一司法救助金發放標準;著眼推動多元化救助,通過司法救助與社會救助的銜接,實現救助的常態化、多樣化、最大化;著眼溯源治理,發現社會治理共性問題,提出社會治理類檢察建議,形成辦理司法救助案件的最強合力。
許昌市檢察機關自推廣侵害人身權類司法救助大數據模型以來,共發現救助線索3778條,已受理165件,辦結88件,發放救助金106萬元;推送民事執行監督線索12條,幫助3名申請人追回執行款120余萬元;推送婦聯、民政等部門開展多元化社會救助70件。建安區人民檢察院應用該模型辦理的案件,入選“全省檢察機關困難婦女司法救助典型案例”;魏都區人民檢察院應用該模型從交通肇事類案中發現社會治理問題,向當地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制發檢察建議,推動提升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
近日,許昌市檢察院主導研發的侵害人身權類司法救助大數據模型在第二屆全省檢察機關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競賽中榮獲一等獎,魏都區檢察院應用該模型辦理的案件被最高人民檢察院評為大數據賦能典型案例,該模型作為控申條線唯一一個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在全省檢察機關推廣。
“許昌市檢察院始終把‘檢察大數據戰略’作為‘一把手’工程推進,把構建有效管用的法律監督模型作為重中之重,已初步形成‘業務主導、數據整合、技術支撐、重在應用’的工作模式。今后將持續強化大數據戰略思維,強力推進全市數字檢察工作,為檢察機關控申工作整體提質增效、創新發展提供智慧支持。”許昌市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趙藝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