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九才
出品 / 節(jié)點商業(yè)組
(資料圖)
今年7月,郎酒旗下核心品牌青花郎在成都舉行了半年銷售工作西南區(qū)域會議,云貴川渝藏五地經銷商與郎酒銷售團隊齊聚郎酒“大本營”,共同商議2023年下半年的工作重點。
如果用一句話總結這次的工作重點,就是“獎懲并舉、賞罰分明,全力建設青花郎銷售體系,夯實青花郎作為公司第一重要戰(zhàn)略產品的地位。”
“這個會議其實給郎酒今年定了調,就是控貨,去庫存。”郎酒經銷商張先生對節(jié)點財經表示。
會議中明確強調,公司將對青花郎經銷商進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遵守市場秩序且穩(wěn)步提升市場管理的商家,將隨郎酒價量齊升而獲得更大經營回報;針對擾亂市場秩序、思想淡薄、管理不力的商家,公司將堅決采取措施,確保市場更大的經營利益。
詞語之間,郎酒對經銷商的態(tài)度顯而易見。郎酒董事長汪俊林曾表示:“沒有一個經銷商能跟我叫板”,當郎酒再度加大對經銷商的管控,又預示了其未來什么樣的發(fā)展前景?
郎酒的當務之急:價格倒掛下的去庫存
其實,早在今年5月,外界就有消息傳出,郎酒已對青花郎、紅運郎、青云郎等產品全面控制發(fā)貨。其中,四川、重慶、河南、廣東等區(qū)域力度最大,所有商家暫停發(fā)貨。
對此,郎酒認為控貨是為了推動市場良性健康發(fā)展,推動產品價值回歸,保障市場供求平衡。
其實,控貨是酒企的慣常操作。特別是經過2022年之后,社會面渠道庫存出現(xiàn)不同程度積壓。這種情況下,很多酒企想要維持住原來的產品價格,就變得有些難度。
據中國酒業(yè)協(xié)會發(fā)布的《2023中國白酒市場中期研究報告》,今年春節(jié)后,除茅臺外,因經銷商急于變現(xiàn),部分名酒品牌及二三線品牌市場成交價低于經銷價,價格倒掛現(xiàn)象嚴重。其中,1至5月,超過半數(shù)的經銷商和零售商反饋白酒市場價格倒掛問題最為嚴重,嚴峻程度超過現(xiàn)金流壓力和庫存壓力。
具體到郎酒,價格倒掛的問題同樣突出。
公開資料顯示,郎酒的主打產品500ml 53度青花郎,建議零售價為1499元。而據節(jié)點財經了解,目前,在京東平臺的自營店,該產品活動價達到1005元,預估到手價為905元,已遠低于出廠價。而據部分經銷商向節(jié)點財經透露,這可能還不是最低價。
相比之下,同樣官方指導價在1499元的飛天茅臺,零售價則遠高于青花郎。而除青花郎這種高端品牌外,郎酒的其它產品價格同樣存在倒掛。比如500ml 53度10年紅花郎,其官方建議零售價為498元,但目前京東的到手價在400元左右,百億補貼活動價更是低到290元。
之所以出現(xiàn)這么大幅度的倒掛價格,背后離不開郎酒日益增加的庫存壓力。當然,這并非郎酒獨有的問題,但相比同級別大多已上市的酒企,至今仍未上市的郎酒,庫存問題就顯得更為扎眼。
今年年初時,就有經銷商對外透露,郎酒的庫存壓力不小,且在價格倒掛的情況下出貨都很難,他表示:“目前其共計有超過500萬的庫存未消化,而郎酒則仍然要求該經銷商新一輪的打款進貨,且不打款就取消其經銷商資格。”
不過,當時也有其他郎酒經銷商表示,上述情況并不是所有區(qū)域市場和渠道都是如此,他從廠家政策觀察,認為郎酒以扶持大商為主,或許一部分經銷商感受到的壓力也與此有關。
對此,張先生對節(jié)點財經表示,目前郎酒對經銷商的政策是“擇優(yōu)回報”,干得好回報就大,“這就給了經銷商很大的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關于郎酒與經銷商的關系,以及壓貨、竄貨的問題就沒少被人提及。對于郎酒去庫存的努力,經銷商們能夠好好配合嗎?這可以從郎酒與經銷商過往的關系中進行觀察。
郎酒需要更加尊重經銷商
關于經銷商,郎酒董事長汪俊林曾有一個著名的表態(tài):沒有一個經銷商能跟我叫板。
汪俊林之所以這么有底氣,得益于他一手搭建的經銷商體系。
相比茅臺、五糧液等傳統(tǒng)酒企依托總經銷、大經銷商的做法,汪俊林主導建立的郎酒經銷商體系更為扁平化,比如將經銷商分為高端、超高端、中高端三類,一個地區(qū)分3-5個廠家,各自負責細分的消費群體。這種情況下,每一個經銷商的規(guī)模相對較小。而為了支援經銷商,郎酒會直接去各地設立辦事處,幫助經銷商擴展渠道和市場。
所以,普遍規(guī)模較小的經銷商自然很少有底氣與郎酒叫板。而在汪俊林看來,這樣的經銷商體系除了對經銷商的強勢外,還有兩個好處:“營銷決策可以兩三天內迅速落地、方便控制假貨。”
但是,有經銷商向節(jié)點財經表示,這樣的經銷商體系也暗藏了其他的問題,就是有利于處于強勢地位的廠家向經銷商壓貨,而經銷商之間則易于發(fā)生竄貨。
當郎酒為了上市而提升業(yè)績,壓貨、竄貨的情況就變得很難避免。
對此,2019年,汪俊林曾在經銷商大會上自我檢討,表示:“郎酒沒做好,看起來是下面的問題,其實就是董事長本人的問題,經銷商不賺錢,責任全在我。”
雖然汪俊林承擔起了自己的責任,但經銷商體系的問題仍層出不窮。2021年,郎酒下文宣布產品滿四年不再查竄貨問題,希望解決經銷商的某些“痼疾”。
但是,在郎酒仍未上市,對提升業(yè)績仍有野心的情況下,經銷商身上的壓力并未減輕,這也帶來的新的問題。
2022年,據上海市市場監(jiān)管局公布行政處罰信息顯示,郎酒(上海)酒類營銷有限公司曾因廣告宣傳違反《廣告法》,被罰款3.3萬元。之所以如此,背后或許離不開郎酒經銷商不想壓貨的苦衷。
不僅如此,甚至有經銷商也開始向郎酒叫板,讓汪俊林臉上無光。
公開信息顯示,2020年5月,因買賣合同糾紛,原南京江寧區(qū)“繼勇煙酒商店”的經營者張繼勇,向郎酒銷售公司、金色莊園公司提起了訴訟,要求向其支付銷售費用約485.4萬元及利息。
有經銷商對節(jié)點財經表示,在郎酒營收突破百億乃至兩百億大關的過程中,郎酒與部分經銷商之間有摩擦也很正常。而2019年汪俊林在經銷商大會上道歉,也是為了安撫經銷商的情緒。
為了穩(wěn)住經銷商隊伍,郎酒對經銷商制定了相應的折扣政策,分別為“業(yè)績達標折扣”和“營銷支持折扣”。只要經銷商達成一定的銷售業(yè)績指標和支持經銷商執(zhí)行公司制定的促銷活動,就會給予一定的折扣額度。
最近兩年,汪俊林曾多次表示,郎酒將根據各個市場情況、商家情況一商一策,堅決不壓貨、不透支市場,確保商家合理利潤,確保市場良性循環(huán)。2023年,郎酒甚至提出努力推動商家實現(xiàn)10%-20%的利潤。
但是,話雖說的好聽,郎酒居高不下的指導價,對經銷商卻是實實在在的壓力。
對此,中國食品產業(yè)分析師朱丹蓬曾表示,郎酒的多次提價,其實是在偷取經銷商的利潤,透支企業(yè)與經銷商之間的信任感。這極易導致庫存壓力大的經銷商大量低價拋貨,終端市場價格混亂、壓貨、竄貨等問題,最后透支品牌聲譽。
遲遲上市未果的情況下,郎酒到底該怎么走,也成了一個問題。
醬香、兼香,郎酒要怎么走?
近日,四川古藺郎酒銷售有限公司下發(fā)了《關于青云郎和百年郎酒產品價格調整的通知》。通知顯示,經公司研究決定,從8月22日起,對青云郎和百年郎酒產品價格上調。
在價格倒掛的大背景下,郎酒仍堅持漲價,源于其仍在堅持的醬酒高端路線。但是,想要在高端醬酒賽道沖出重圍,目前對郎酒來說困難不小。
高高在上的茅臺已不用多說,在醬酒這個白酒最賺錢的一個細分賽道上, 無疑是茅臺,其他品牌包括郎酒,都處于一個“喝湯”的狀態(tài)。
曾經,為了向茅臺爭奪“蛋糕”,2017年開始,郎酒全力聚焦旗下的青花郎產品。為了進軍高端,郎酒將青花郎的零售價提升到1098元/瓶,還在營銷上將青花郎定位成“中國兩大醬香白酒之一”。
之后,青花郎通過多次的漲價,在2022年上半年上調至1009元的出廠價,甚至超越了飛天茅臺的出廠價。
但是,市場的反饋最誠實。正如前文所述,在郎酒漲價沖擊銷量的同時,經銷商壓力倍增。
也許是感受到了醬香賽道不斷增大的市場壓力,郎酒開始將拓展方向轉向“大兼香”賽道。
這并不是汪俊林的一廂情愿,在郎酒發(fā)展的歷史上,醬香型產品確實也一度為郎酒的崛起立下過汗馬功勞。
比如小郎酒(前期名為貴賓郎)在十幾年前推出時,就采用了“濃醬兼香”的酒體。2012年,白酒行業(yè)遭遇大調整。當時,小郎酒在競爭相對寬松的兼香型賽道異軍突起,幫助郎酒渡過了那段白酒行業(yè)的寒冬。
2014年時,小郎酒營收突破10億元,并在此后兩年為郎酒貢獻了一半的業(yè)績。這個基礎上,小郎酒2017年被確定為郎酒三大核心戰(zhàn)略產品之一。
但是,想要依靠“大兼香”戰(zhàn)略實現(xiàn)業(yè)績突破,并不容易。
首先,雖然兼香賽道沒有“茅五瀘”等強勁的對手,但總體規(guī)模有限。目前,即便是口子窖,也只做到了50億左右的營收。另一家還未上市的湖北白云邊,2021年的營收也只有61.24億元。
其次,兼香型白酒對產區(qū)沒有特別要求,幾乎每個省都可以生產兼香型產品,這對志在醬香的郎酒來說是一大挑戰(zhàn)。最后,在多數(shù)消費者的認知中,兼香型白酒的檔次偏低,產品的號召力不強。
所以,郎酒將第二增長極寄托在“大兼香”戰(zhàn)略上,需要克服的障礙仍有很多。但正如知名白酒行業(yè)專家肖竹青所說,郎酒把兼香型白酒作為第二增長極,具備良好的全國銷售網絡基礎、消費者認知基礎以及銷售團隊基礎。
綜合來看,節(jié)點財經認為,郎酒經過多年發(fā)展,青花郎已經站穩(wěn)了高端醬酒市場,兼香市場也有一定的成績。但是,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下,郎酒想要更進一步,保持增長態(tài)勢,處理好與經銷商的關系至關重要,這需要雙方的同舟共濟。
節(jié)點財經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節(jié)點財經不對因使用本文章所采取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