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小鵬汽車(下稱“小鵬”)一度陷入交付低迷困境,消費者開始抱團觀望,好不容易新車G6上市收獲了大量訂單,但由于產能等原因,交付低迷的問題依舊存在。
進入下半年,小鵬先牽手大眾,現收購滴滴欲“以價換量”,公司的轉機來了嗎?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不花錢”的收購
8月28日,小鵬官宣與滴滴達成戰略收購合作,同意有條件以58.35億港元(約合人民幣54.23億元)的最高總對價收購滴滴智能汽車開發業務資產,該公司同時與滴滴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據悉,雙方將攜手研發一款定價在15萬元左右且配備小鵬專屬XNGP智能輔助駕駛系統的新車,該車型將作為小鵬汽車全新品牌的首款量產車型闖入市場,代號為“MONA”。
這意味著小鵬成為首家獲得滴滴生態體系全面支持的整車企業,包括在滴滴平臺上小鵬車型的運營、品牌營銷、金融保險服務、充電設施建設、Robotaxi以及國際市場方面等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是收購,小鵬卻“不花錢”,這更像一份對賭協議。
小鵬公告顯示,為推動雙方建立長期共贏的戰略合作關系,公司將至少發行占交易完成后總股本3.25%的A類普通股,收購滴滴旗下智能電動汽車項目相關資產和研發能力。這一交易的最高總對價約為58.35億港元,通過發行對價股份的方式予以支付,如此一來,滴滴將成為小鵬汽車的戰略股東,首批股份的鎖定期為24個月。
按照該協議,若新品牌車型的年銷量超10萬輛,小鵬將額外獲取對價股權,若連續兩年完成目標,小鵬的對價股份數量最多可達9113.179萬股A類普通股,占擴大后股本約5%。
對于利好的消息,資本市場的反應極為迅速,截至當晚收盤,小鵬汽車港股每股報72.2港元,漲幅達10.91%。
事實上,早在此前的二季度財報會議中,董事長何小鵬便透露,公司正計劃在15萬元級別車型上實現裝載高階輔助駕駛,如今滴滴的加入更是直接表明了小鵬對于該項目的重視。
公告發布后,何小鵬在溝通會上表示,“MONA”車型是小鵬第二品牌甚至第三品牌的開始,該品牌會以C端業務為主,兼顧B端業務。同時,他介紹道“該車型會有不同的配置,少數針對共享出行,另外主打高等級的智能輔助駕駛”。
對于新品牌的車型,何小鵬的期望值不亞于近期爆火的小鵬G6,其稱,“對這個產品的銷售競爭力是非常樂觀的,至少年銷量10萬以上,預期要遠高于這個數字。”
小鵬的需求
對于雙方的合作,更多人愿意稱之為“雙贏”。
如今的新勢力第一線陣營早已“物是人非”,原本的“蔚小理”三兄弟也已經有了明顯差距,小鵬無論是品牌影響力還是市場銷量都要弱于蔚來和理想。
G6的上市雖然幫助小鵬在交付數據上開始爬坡,但總體仍落后于蔚來與理想。上半年,小鵬的交付量為4.14萬輛,低于蔚來的5.5萬輛、理想的13.91萬輛。加之上半年的巨額虧損,小鵬急需通過提量幫助自己穩住“地位”。
與滴滴合作,是基于小鵬對于網約車市場的看好,這可以幫助其在短時間內迅速提量。
早在2019年,便有消息傳出小鵬推出名為“有鵬出行”的出行平臺,以此進軍網約車市場,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該平臺最終沒了下文。轉入2021年,何小鵬宣布將于2022年探索Robotaxi業務,一方面是網約車市場的容量,另一方面則對自身智能駕駛技術的自信。
汽車分析師鐘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滴滴前些年還能燒錢時,對出行生態、自動駕駛方面投入很大,沉淀了許多有價值的東西,但滴滴目前因資金原因很難再有所推進。在外界看來,賣掉造車業務后,滴滴規避了造車背后的大額投資風險,還能憑借與小鵬合作謀取更多利潤空間。小鵬需要擴大產銷量,若有生態加持就更好。雙方抱團取暖,各取所需,應是當下明智選擇。
小鵬汽車副董事長兼總裁顧宏地也坦言,“這次我們和滴滴合作的核心在于他們有一個完成度非常高的準量產的A級智能電動汽車轎車車型,前期已經投入大幾十億元開發,所以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資產。同時我們還會收購與MONA相關的所有研發的測試、設備等資產,包括一些核心的人員團隊也會加入小鵬。”
借助網約車,小鵬的銷量或許可以得到快速提升,而這方面廣汽埃安已經有了一定經驗。如今,埃安已經連續多月保持超4萬輛的銷量,其中網約車有著不少貢獻,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肖勇接受媒體采訪時就曾表示:“埃安是絕對不會放棄網約車市場和B端市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