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趙稼豐 本報記者 張磊
在祖國版圖最北端漠河北極村里有這樣一位堅守初心的“光明使者”,他扎根邊疆13年沒有回家過春節;他常年走村串戶,為用戶生產生活提供全方位用電保障,創造了連續13年供電服務“零投訴”、保電巡視“零失誤”的優秀業績;打造了供電搶修5分鐘服務圈,練成了電力搶修的“活地圖”,被譽為“北極最強大腦”。他就是第九屆全省道德模范獲獎者——國網黑龍江電力大興安嶺供電公司北極村供電所所長呂建生。
“呂哥,咋感覺我家電壓不太穩呢,您方便過來幫我看一下嗎?”只要接到電話,不管上班還是下班,白天還是黑夜,呂建生從來都是迅速行動。在他的心中工作永遠是第一位的。呂建生說,他從未關過手機或者是給手機靜音,一有極端惡劣天氣,馬上就清點好“百寶箱”,拿出“搶修日志”,將電話握在手中,為的就是能隨時奔赴搶修一線。
13年來,呂建生從一名普通班組長成長為一名專業領域的技術帶頭人、全能型人才。剛到北極村時,呂建生帶著一個本、一支筆,在村里徒步走了整整5天,不僅詳實記錄村內供電線路、電纜走向、設備分布,連全村街道、住戶、商戶、企事業單位坐標位置都標注清楚。在長期的搶修實踐中,他結合多年實際工作經驗編制了一本“線路搶修指南”。
長期的奔波操勞致使呂建生的身體日漸消瘦還患上了腦瘤,但他卻從來沒有因為生病消極懈怠過,住院期間仍每天通過電話實時了解北極村的用電情況,事無巨細地操心各項事宜,手術結束后,他第一時間返回工作崗位。
2023年1月22日,農歷大年初一,北極村最低氣溫降至-53℃,刷新了我國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低氣溫。呂建生仍然在深山里徒步巡線,早上五點出發,一直到晚上十點才從大山深處返回。一天下來,眼眶和脖套上掛滿冰碴,大棉鞋上也形成了厚重的冰雪殼,手被凍得如同針扎一般疼。但他卻說:“為了祖國最北除夕之夜的萬家燈火,再苦再累都是電力人的擔當和責任!”
近年來,大興安嶺地區政府科學謀劃,確定北極村對標“國際旅游村”的發展定位,獨具特色的旅游資源優勢吸引了八方來客,也讓這個小村子的用電負荷與日俱增。為讓百姓能用上安全電,他積極與上級單位溝通,大力推行配電網改造升級項目。
2022年5月,北極村迎來配電網全面升級改造,但是需要深挖電纜溝,前期施工會給村民出行生活帶來不便,為了讓老百姓理解,呂建生就挨家挨戶溝通協商。他前期勘察地形,后期配合施工隊完成箱變、環網柜、高低壓電纜分支箱等用電設備的改造更換,歷時5個月,改造效果立竿見影,將北極村線、北極線配電網設備全部更換一遍。配電網改造取得巨大成效,呂建生卻把自己累成了“行走的雕塑”。
脫貧攻堅戰期間,北極村瞄準溫室種植果蔬這個項目,村民們籌建暖棚時顧慮重重,怕電壓不穩影響果蔬種植。呂建生主動上門給他們吃了“定心丸”。村里新建成的60多棟大棚成了呂建生的“責任田”。6年來,呂建生主動對接脫貧用戶,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菜農灌溉用電,消除用電隱患;義務幫助農戶更換不配套、不合格的電器材料,從技術上保證大棚用電安全。他自制24小時便民服務卡發放到每位農戶手中,用電問題他都隨叫隨到。現如今,北極村農民僅暖棚種植一項人均收入就達到了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