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今年以來,波動的市場給投資者帶來了不小的困擾,在極致的行情下,押注單一風格、追漲殺跌等錯誤可能會被無限放大。俗話說“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打好基礎是追求穩健收益的關鍵。那么什么樣的基金適合作為底倉來打基礎?日前,國海富蘭克林基金發表觀點稱,尋找底倉基金,應認準長期業績穩定、回撤控制優秀、持有體驗良好的基金產品。
一是長期業績穩定。國海富蘭克林基金表示,作為投資組合中打基礎的底倉型產品,不需要它能在短期領跑市場,需要的是能擁有長期穩定的業績,可以做到牛市跟的住,熊市少虧錢。
有些投資者可能會覺得這樣的基金平平無奇,為何不買些短期排名高的產品呢?國海富蘭克林基金表示,這是因為波動和周期性是市場和行業的常態,過去一段時間表現出色,也許未來可能會存在調整的風險;過去一段時間表現一般,未來也有反轉的可能,所以過分依賴短期業績往往都伴隨著高波動。而長期業績穩定的基金雖然一眼看過去“并不起眼”,但是通過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積累,幫助投資人收獲“穩穩的幸福”。
二是回撤控制優秀。國海富蘭克林基金介紹,基金表現穩健的背后都伴隨著低波動和低回撤,只有做到低波動、低回撤的基金,才能在基金組合在遇到市場風浪時,起到撫平波動的作用。
回撤控制最常用的衡量指標是最大回撤,具體計算方式為:在選定周期內任意歷史時點往后推,產品凈值走到最低點時收益率回撤幅度的最大值。簡單來說就是在這個時間段里你“最倒霉”的一次投資(買在最高點,賣在最低點)的虧損值。最大回撤越低,就代表著在過去一段時間內這只基金表現得越穩定,這也是底倉型基金讓人安心的源頭。
三是持有體驗良好。例如下圖中基金A和基金B,基金A就比較適合作為底倉配置,因為它表現穩定,不挑入場時點,何時入場都能取得較好的投資體驗,而基金B雖然長期收益比較高,但是波動也比較大,面對大起大落時,投資者心態就很容易發生變化,最終可能就沒有品嘗到時間的佳釀。
那如果在投資組合中配置了底倉基金會發生什么?
可以看到,因為有了底倉型基金的加入,在面對市場的起伏時,組合整體的波動更加平滑,大家的心態就會變得更好,這樣一來,夢想中的詩和遠方其實也就沒有那么遙遠了。
以上信息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