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奮斗在機器旁的一線技術員到統籌全局的企業掌舵人,通靈股份(301168)董事長嚴榮飛向上海證券報記者講述了他與通靈股份的共同成長之路。
近日,在做客由上海期貨交易所指導、上海證券報主辦、東證期貨戰略支持的《產融面對面》節目時,嚴榮飛作為土生土長的揚中人介紹說,江蘇揚中是一個充滿匠心的城市,造就了揚中人的工匠精神,也是揚中人可以盡快走進市場、融入市場的制勝法寶。
帶著這份工匠精神,嚴榮飛把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地區性小廠發展成為全球知名且極具創新力的光伏設備制造企業。未來,通靈股份將繼續發揚“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精神,快速適應社會需求的變化,在光伏行業里不斷積蓄力量、厚積薄發。
(相關資料圖)
起航:從新進“小白”到行業龍頭
通靈股份的故事,要從1984年的那個夏天說起。
1984年7月,通靈股份前身——集體企業揚中縣五金廠成立,歷經多次的變更與承包經營,2000年更名為揚中市通靈電器設備廠。2005年,嚴榮飛家族承包經營公司,并在2012年將公司整體變更為江蘇通靈電器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通靈股份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
“通靈股份2005年才開始做接線盒項目,當時已有多家接線盒知名企業,我們作為新進的一個‘小白’,確實起步艱難。”嚴榮飛說。
“剛開始還只是做來料加工,后來我想了好久,覺得這樣不行。”技術出身的嚴榮飛深知,想要在行業內立足甚至超越,必須狠抓產品質量。就這樣,通靈股份開啟了長達四年的技術探索之路,甚至專門為此成立了一個實驗室。
辛勤付出的汗水終將澆灌出絢爛的花朵。2009年,通靈股份開始對外銷售產品,也迎來自身發展的黃金期。
“我記得是2009年的時候,有一家行業內的知名企業拿包括我們公司在內的5家同行企業的產品去做測試發現,其他4家都有某一個同樣的問題,只有我們沒有。”嚴榮飛言語里滿是自豪感,“后來在交流過程中,那家企業了解到我們是自己設計產品,并自建了實驗室,對我們很認可,就此我們打開了市場。”
多年來,通靈股份始終堅持新產品的自主研發,如今已經成為行業公認的技術力量、開發力量都很強勁的龍頭企業。2023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7.12億元,同比增長14.7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8436萬元,同比增長80.06%。
護航:技術創新背后的“家文化”
興辦一家企業可能只要一個人,但辦好一家企業需要一群人。
“我們公司是搞技術研發的,創新靠什么?靠的是人才的積累和培養。”嚴榮飛說,他將“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融入企業,“自強不息就是要增強自己的能力,厚德載物就是要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良好的環境是什么樣的?嚴榮飛表示:“我在2009年開過一次全體職工大會,講了公司干部和員工的關系。我告訴員工們,把比你年長的人看作是你的長輩,把與你年紀相仿的人看作是自己的兄弟姐妹,年紀比你小的看作自己的晚輩,這樣你什么事情都能放得開。”
在嚴榮飛帶動下,通靈股份內部形成了別具一格的“家文化”。一方面是員工對企業負責,另一方面是企業為員工做好保障。“你們是通靈股份的員工,你們要做的就是做公司應該做的,講公司應該講的;而公司的責任就是保證你們的收入,同時解決你們各方面的困難。”嚴榮飛說。
如今,通靈股份在職員工已經超過1200人,公司擁有江蘇省通靈智能光伏發電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配備研發人員120人,取得發明專利7項、實用新型及其他專利53項。通靈股份還建立了徳國TUV標準實驗室,并且和南京工程學院、合肥工業大學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項目。
遠行:用期貨力量澆筑“護城河”
企業想要走深走遠,除了清晰的定位、獨特的競爭優勢外,還要為自己打造堅固的“護城河”。這不僅要有現代化的企業管理機制及人才發展戰略,還需要行之有效的風險管理體系。
“公司現在做的接線盒主要用到線纜,而線纜的主要原材料是銅。目前,我們主要通過供應商了解市場行情,提前進行一些材料價格的鎖定。”嚴榮飛說,在當前企業生產經營面臨諸多不確定的背景下,通靈股份正在考慮逐步建立一套企業專門的套期保值風險管控體系。
“近年來,由于國內國外的一些宏觀因素影響,大宗商品價格出現了明顯波動,同時人民幣匯率也存在一個雙向波動的情況,對于企業來說,這就會面臨著一個價格風險的問題。”東證期貨產業咨詢部負責人吳奇翀表示。
據東證期貨研究院統計數據,2022年共有超過1000家上市公司發布了2600多條有關套期保值的公告,而今年上半年,已有900余家上市公司發布了超過1000條的套期保值信息。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意識到,利用期貨做套期保值的重要意義。
吳奇翀介紹,企業參與套期保值來防范價格風險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類:一是戰略性套期保值,結合企業全年的采購或者庫存情況,通過對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的價格進行預判,選擇一些入市的價格時點;二是直接根據手中已經確認的全年訂單數量和整體預估金額在期貨市場上進行套保;三是按月根據采購計劃進行價格鎖定,然后循環滾動。